想要前往新加坡留學的同學們,想必都很熟悉新加坡的雙語教學制度。新加坡政府在規定英語作為第一語言時,同時還推動母語教學的戰略。
雙語是新加坡民族認同的重要組成部分,熟練掌握母語可以讓新加坡人在更多的場合進行有效的溝通,更好地理解新加坡的文化遺產,並於亞洲乃至全世界相同語言或文化的群體相互聯繫。
學習母語的意義
新加坡的語言專家表示,語言不單是溝通的工具,更是傳承價值意識的重要載體。位於兩洋中樞再配以多元種族共存的優勢,是新加坡所必須正視且善用的珍貴資產。

獨尊英文,長期不但將削弱本地文化的多樣性,更會讓新加坡在自然地理和心理地理之間造成撕裂。
新加坡的「國際化」離不開其「亞洲性」,若後者因英文獨大而流失,則會失去的將不僅是國際競爭力,更嚴重的是失去馬來群島、印度和中國等母族文化體的尊重和接納,成為一座孤島。
同時,英語如今已經成為通用語言的現實,不但讓推動母語教育減少了助長沙文主義的憂慮,反而能取得增強新加坡國族認同的效果。
新加坡政府的舉措 搜索
新加坡國父李光耀曾表示:如果我們只使用母語為唯一的語言,我們不能生存;但以英語為單一語言,我們就會退步,失去我們的文化認同,降低我們對自己及在世界地位的自信。對此,新加坡政府也在積極採取措施來推動國內的母語教學。
01 幼兒期內的母語教育
幼兒階段的母語教育是重中之重,是激發孩童學習母語的興趣,打好雙語基礎的時機,因此,針對幼兒,新加坡推出了新母語課程,涵蓋華語、馬來語和淡米爾語。
02 母語戰略
《新加坡》憲法明確規定:馬來語是新加坡國語,英語是新加坡第一語言,漢語是新加坡華人之間交流的語言。
一般而言新加坡人通常需要學會兩種語言,即英語加母語,不過由於過去幾個世紀英語國家的強大,新加坡人逐步淡化母語成為一個英語國家,很多新加坡人現在只會說英語,而不再講母語。

為了應對這種情況,新加坡推出了「母語戰略」,即要求新加坡教育強化英語之外的母語教學,主要指漢語。
03 家庭的母語教育
據悉,在過去20年來,新加坡入學的小一新生當中,來自同時使用英語和母語作為溝通語言的家庭,從83%提升至90%。
在教育部雙語政策下,新加坡大部分學生在求學時期打下母語學習的基礎,踏入社會後,就能在這個基礎上,進一步加強自己的語言能力。
04 財政支持
此前,新加坡教育部宣布,將在未來五年撥款3000萬新元,資助三個推廣母語學習的委員會,推廣母語的學習與應用。
其中2500萬新元將由新加坡教育部直接撥款,其餘500萬新元,新加坡政府將以「一元對一元」的方式,鼓勵個別母語社群自行籌款。
對此,新加坡教育部兼社會及家庭發展部政務部長孫雪玲表示,此次撥款,顯示出新加坡政府對母語教育的重視,其中2500萬元會是教育部直接撥款,較過去撥款增加了25%。孫雪玲說:
「 我們會與校內的課程相結合,也會通過其他新的方式,例如,與媒體人合作,將讀本拍成微電影,並舉辦配合泛讀叢書的漫畫創作比賽。希望通過不同的模式,讓學生從中愛上母語,愛上母族文化。
新加坡如何對待語言學習
在新加坡學生如何對待語言學習上,專家曾給出了這樣幾點建議:
首先,要關注的不是以母語為主要用語的家庭比率,而是使用雙語或三語的家庭比率。這樣的數據在近幾年來一直在不斷地改善,可以說是雙語政策推行以來的好消息了。

其次,必須有一個制度,讓每個人都儘可能深入地學習他們的母語。如果他們選擇深入鑽研某個語言,我們必須確保提供這方面的途徑,也就是說我們必須確保母語學習是一個振奮人心和受到支持的旅程。
此外,在學前階段讓孩子接觸母語。學生還小的時候,是讓他們接觸語言的最佳時機。語言一輩子都必須使用,否則就會丟失。因此,語言學習是技能創前程(SkillsFuture)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在學校以外,必須有成人的語言學習課程,尤其是那些代表新加坡的主要語言。
在嚴格的政治正確上可以放鬆一些,同時保持所有族群的代表性。例如,視地點而定,一些公共告示牌使用英文和馬來文,其他則是英文和淡米爾文,或英文和華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