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上周五(28日),高博德正式卸下擔任15年的星展集團總裁一職,由陳淑珊接任。
常年盤踞新加坡「打工皇帝」寶座的高博德臨別秋波,以1758萬新元的總薪酬,最後一次搶下本地最高薪CEO的桂冠。
根據星展集團財報,高博德2024財年的固定薪資為150萬新元,現金獎金和遞延薪酬(deferred remuneration)分別高達664萬5000新元和935萬5000元。
與2023財年因星展銀行一連串數碼服務中斷,被「懲罰」減薪至1123萬新元相比,其2024財年薪酬同比大增57%。

高博德(左)卸任後,由陳淑珊(右)接過領導星展集團的棒子。(星展集團)
其他兩家新加坡銀行的掌舵人去年的薪酬也不遑多讓。
大華銀行副主席兼總裁黃一宗2024年的薪酬總計為1504萬6944新元,同比下滑5.7%。
值得一提的是,由於常勝軍高博德2023財年的薪酬大幅滑落,黃一宗曾一度以1593萬元的總薪酬,稱霸新加坡「打工皇帝」榜首。
隨著高博德今年的薪酬重返巔峰,黃一宗將拱手讓出本地最高薪打工人的這一位置。
然而,與其他銀行的總裁不同,黃一宗是大華銀行已故董事長黃祖耀的長子,是大華銀行的第三代繼承人,為該銀行大股東,其主要收入來源並非擔任總裁的薪酬。
根據《福布斯》的實時富豪榜,黃一宗坐擁22億美元(約30億新元)資產。相比之下,擔任總裁獲得的薪酬,只是九牛一毛。
另一家本地銀行,華僑銀行集團行政總裁黃碧娟在2024年的總薪酬則為1280萬新元,比2023年的1210萬新元高出5.8%。
小巫見大巫
看在紅螞蟻這類普通打工族的眼裡,這三位本地銀行掌舵人的總薪酬雖是天文數字,但與其他跨國銀行的同儕相比,卻又是小巫見大巫。
以花旗集團為例,其執行長范潔恩(Jane Fraser)在2024財年的總薪酬高達3450萬美元(約4634萬新元),是本地打工皇帝高博德的近三倍。
瑞銀集團(UBS)首席執行安思傑(Sergio Ermotti)去年的薪酬則為1490萬瑞士法郎(約2269萬新元),同樣比高博德等三位本地銀行掌舵人來得高。
渣打銀行執行長溫特斯(Bill Winters)去年的薪酬則為1070萬英鎊(約1860萬新元),換算成新元後,亦比高博德等人豐厚。

花旗集團總裁范潔恩去年的總薪酬高達近3500萬美元。(路透社)
和國外同儕更優渥的薪酬待遇相比,有媒體指出,新加坡三大銀行的掌舵人性價比更高。
據《商業時報》分析,雖從營收來看,本地銀行的規模小於上述跨國銀行,但卻更能賺錢。
以股本回報率(ROE)這一指標來看,新加坡三大銀行的表現不俗。
股本回報率經由銀行的凈利潤除以股東總權益計算得出,是衡量銀行盈利能力,創造利潤的重要指標。
簡單來說,數值越高,代表銀行的賺錢能力越高。
星展集團的股本回報率為18%,華僑銀行和大華銀行則分別為13.7%和13.3%。
與此同時,瑞銀集團和花旗集團分別為6%和6.1%。
用「小刀鋸大樹」來形容本地三大銀行的總裁,似乎並不為過。
例如,在高博德15年主事期間,星展市值從2009年的350億新元,增至如今的1320億新元,同時,股本回報率從8.4%提高至18%,凈利則從21億新元增至114億新元。

星展集團已是本區域首屈一指的銀行業者。(聯合早報)
此外,新加坡銀行的風險管理也被認為更穩健,能夠更好地應對全球宏觀經濟的不確定性。
以衡量銀行資本充足程度的核心一級資本比率(CET1 ratio)來看,本地三大銀行同樣表現突出。
核心一級資本比率是衡量銀行資本充足程度的指標,能反映一家銀行的財務實力,數值越高,意味著銀行有更好的承壓能力。
根據2010年旨在減少銀行系統性風險的巴塞爾協議III銀行核心一級資本比率的最低門檻為4.5%。
華僑銀行的核心一級資本比率為17.1%,星展集團17%,大華銀行則是15.5%。
花旗集團的核心一級資本比率為13.6%,瑞銀集團和渣打銀行則分別為14.3%和14.2%,稍顯遜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