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總統特朗普對數十個國家徵收的「互惠」關稅於4 月 9 日生效,其中包括對中國商品徵收 104% 的巨額關稅,這加深了全球貿易戰,並刺激了金融市場更廣泛的拋售。
特朗普的懲罰性關稅動搖了全球貿易秩序,引發經濟衰退擔憂,導致大公司市值蒸發數萬億美元,預計將使全球貿易下滑。
1. 新加坡能否利用其貨幣作為對抗關稅的工具?
新加坡央行通過控制當地貨幣對主要貿易夥伴貨幣的強弱來管理貨幣政策。

2017年6月28日,新加坡金融管理局總部一景。照片拍攝於2017年6月28日。來源:路透社/Darren Whiteside/資料照片
華僑銀行首席經濟學家Selena Ling表示,如果新加坡金融管理局(MAS)對新元採取「不那麼大幅升值的立場」,出口商可能會得到一些喘息的機會。
路透社調查的十位分析師中,有九位預計政策將會放鬆。
林女士表示,此舉可能「激怒美國」,因為華盛頓對關稅、非關稅措施和貨幣問題的審查日益嚴格,且美國曾批評中國通過貶值人民幣來抵消關稅。
新加坡管理大學經濟學助理教授袁梅表示,寬鬆的經濟政策也有可能引發通貨膨脹。
2. 財政措施有哪些?
南洋理工大學助理教授葉光志稱,增加政府在公共服務支出、企業和家庭補貼,以及企業所得稅退稅和社區發展委員會現金券等措施,可穩定經濟,應對全球貿易中斷和生活成本上漲。

新加坡中央商務區(CBD)行人過馬路的資料照片。來源:CNA/Syamil Sapari
梅助理教授還強調,CDC 代金券是一種提供即時支持的方式。但他認為,目前沒有必要大幅改變新加坡的財政政策。
華僑銀行的林女士表示,政府增加支出的「擴張性財政立場」將減輕關稅衝擊波。她表示,如果經濟增長下行風險成為現實,新加坡政府可能會考慮推出額外的預算方案。
3. 新加坡還能做什麼?
梅助理教授指出,在特朗普的領導下,與美國的貿易變得更加困難。「新加坡應該為沒有美國的貿易網絡做好準備。」他表示,新加坡應該與歐盟和中國等主要經濟體合作,捍衛世界貿易組織框架。
林女士表示,新加坡應增加與美國的接觸和談判,同時加強與美國以外的經濟夥伴關係,東南亞國家需更加團結,新加坡需改善國內生態系統以提升競爭力。
南洋理工大學助理教授葉光志表示,財政和貨幣政策雖可緩解短期波動,但區域合作與發揮比較優勢才是關鍵,投資人力資本和提升勞動力技能有助於適應數字經濟。
參考資料:
1.https://www.channelnewsasia.com/singapore/trump-tariffs-measures-mas-monetary-policy-fiscal-5056461,CNA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