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加坡是一個強調人人平等的國家。在缺乏自然資源的背景下,我們的成功取決於人才發展的最大化。然而,在個人潛能的發展上,並不是每一個人都能獲得同等的機會。
其中最好的例子便是窮人。或許你不明白在新加坡,貧窮意味著什麼。可是,新加坡政府拒絕定義貧窮並不意味著貧窮不存在。
如何定義貧窮?我們就一起來挖掘出來,在新加坡,貧窮的3大殘酷真相!目前,關於貧窮,有兩種普遍定義:「絕對貧窮」和「相對貧窮」。
「絕對貧窮」是指在新加坡生活最基本的必需品要求。其中包括了在這個社會上生存下去所必需的食物、住所和衣物等。
而「相對貧窮」是指對於一個家庭來說,僅能滿足生活的基本必需品,但是買不起高級物品,生活在新加坡這樣一個繁華的都市,會顯得貧窮。
貧窮的3大殘酷真相
1. 處於$1250的基本生活開支以下


據統計局測算,在新加坡生活,一個家庭的基本開支應該要$1250一個月,按照一家4口人計算,也就是一人$312。足夠低了吧?
即便如此,根據近些年公布的數據,居然有44萬到56萬新加坡人(約11-14萬個家庭)生活在這個基本開支以下。該數據也顯示,10~12%的家庭的消費水平在此之下。
2. 想要達到新加坡這個社會的標準,你需要$2000 – $3000


是不是覺得這個水平太高了?其實,在新加坡,有23~26%的家庭收入低於$3000一個月。大概一百萬新加坡人正處於「相對貧窮」的狀態。數據顯示,新加坡的中等家庭收入為$6000。所以,不必驚恐,你我大多數人都處在社會排斥的邊緣。
3. 處於底層20%的人入不敷出


另一個令人擔憂的問題在於,貧困人們很難擺脫貧窮,因為,他們花的比賺的多。據新加坡統計部分最新報告顯示,處於社會底層20%的家庭平均月支出為$2,231,而他們的平均月收入卻只有$2,022,這就意味著每個月他們還欠$209。這樣的惡行循環很難幫助他們跳出貧困的怪圈。
想不到在人均GDP穩居全球前十,向來「有錢就是任性」的新加坡,處於貧困處境的人竟有那麼多!可是,在了解了新加坡的貧窮面後,我們是否能更準確地定位自己在這個社會抑或世界上的處境?面對這一個個緊扣人心的數據,大家各自又有何想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