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一圈新加坡,看一遍橋,就能讀一遍新加坡的歷史

2020年08月06日   •   2萬次閱讀

新加坡有多少座橋?這個問題目前為止還沒有人統計過。 除了連接山與山之間的橋,如亨德森波浪橋。還有連接河兩岸的橋,如新加坡河上就有有十來座橋,其中安德遜橋、加文納橋和埃爾金斯橋是最著名的3座橋。 一起看看新加坡最具代表性的幾座橋,順便讀讀這些橋背後的歷史小故事。 走一圈新加坡,看一遍橋,就能大略讀一遍新加坡的歷史。

亨德森波浪橋(Henderson Waves)

亨德森波浪橋是新加坡最高的人行天橋,造型別致,橋身猶如波浪,有四個波峰和三個波谷,給行人提供了觀景的新高度,其波浪狀的設計給人以視覺上的衝擊力,動感十足。

它銜接了花柏山公園和直落布蘭雅山公園。全橋採用無障礙設置,橋面防滑,沒有梯階,設有扶手。

愛琴橋(Elgin Bridge)

它就是俗稱的大馬路橋,在北面的是橋北路,南面的則是橋南路。愛琴橋是橫跨新加坡河的第一座橋,而且是新加坡重建次數最多的一座橋樑。

最先出現在新加坡河上的,是一座名叫Presentment Bridge的木製吊橋,也俗稱Monkey Bridge。橋就建在今天的愛琴橋的位置,窄窄的,也不甚堅固。據說,渡船擺渡過岸的效率都高過這第一座橋。

風吹雨打飄零去,修修補補的 Presentment Bridge被一座新的木製人行橋所替代,它叫Thomson Bridge,建造者的名字命名。

1862年,木橋變成了鐵橋,由於鐵橋從印度加爾各答進口而來,新加坡便以當時的印度總督Lord Elgin的名字命名大橋,沿用至今。1927年鐵橋拆除,2年後,今天的愛琴橋就橫跨河上。

加文納橋(Cavenagh Bridge):古老的浪漫之橋

橫跨新加坡河口的加文納橋,建於1869年,起初名叫愛丁堡橋,紀念建成那年英國愛丁堡公爵訪問新加坡,稍後就以當時的海峽殖民地總督加文納上校(任期 1859-1867年)的名字來命名。

它是新加坡唯一的懸索橋,也是該地區跨最古老的橋樑之一。該橋橋身離水面較低,緊跨流經新加坡金融區的新加坡河而 築。

在新加坡河眾橋之中,被古蹟保留局宣布為「值得保留的橋樑」,也以新加坡現存最古老的橋樑聞名,成為新加坡市區和新加坡河的著名標誌的橋。

加文納橋建成時,沒有引起太大的注意,甚至沒有開幕典禮,通車當天,馬車靜靜地駛了過去,這樣罷了。

加文納橋建成後20年,周遭商業發展迅速,手推人力 車、運貨馬車、電車和汽車來往橋上,交通擁擠,市政局遂決定另建安德遜橋來取代它。

現在的加文納橋是一道行人橋,夜幕低垂,站在古老的加文納橋上,看著粼 粼水波和周圍的新舊建築,富有詩情畫意,這座鐵橋也成了戀人樂於流連的浪漫之橋。

安德遜橋(Anderson Bridge)

安德遜橋位於新加坡河河口,邊上就是魚尾獅公園。

這座外觀宏偉的鐵橋,兩端擁有裝飾華麗的拱形鐵門,這是舊一代橋樑的最主要特色,同時有提醒司機橋樑開始與結束的作用。

在1910年3月12日建竣啟用時,安德遜橋可算是當時最現代化的鐵橋,不過,它也是新加坡最後的大鐵橋,之後的橋樑建築材料便由鋼筋混凝土取代了。

安德遜橋以海峽殖民地總督約翰.安德遜爵士(任期1904-1911年)的名字命名,據史載,安德遜處理政務頗具創見,新加坡港務局和新加坡幣都是由他創立的。

安德遜橋建來是為了取代不敷應用的加文納橋。

橋樑是依它們所能安全承擔的負重車輛的重量來分級。(最低的第一級或第二級的橋樑,只能讓自行車和輕型摩托車通過,最高的六十級可以讓最重的車輛,即60噸的坦克通過。)安德遜橋在技術上不能承擔超過10噸的車輛,這使得人們感到驚訝,因為這座由鐵條構成的橋樑,看起來似乎是堅不可摧的哩。

哥里門橋(Coleman Bridge) :紀念新加坡公共建設功臣

哥里門橋其實已經是第四代,第一代建於1840年,是一座磚橋,建築師是哥里門(Coleman)本人,後來的重建雖然不是由他進行,但為了紀念這位對新加坡的公共建設做出貢獻的人士,續用了哥里門之名。

哥里門是一位愛爾蘭民事建築師,31歲來新加坡擔任城市測量師,是萊佛士在擬定1822-1823年城市設計的顧問,在新加坡早 期城市發展中扮演了重要的角色。1833年,哥里門成為新加坡第一位公共工程總監,帶來了18世紀英國流行的一種建築風格:巴拉甸風格 (Palladian),特色是恢復使用古希臘和羅馬的格式,並將它加以調整,以適應熱帶氣候。這種獨特的建築風格可以在新加坡很多歷史保護建築尤其是舊 時代市政建築上看到。

渥橋(Ord Bridge):第一任總督橋

渥橋建於1886年,曾經繁忙一時,隨著時代的改變,這條本來就其貌不揚的橋風光不再。

關於渥橋名稱的由來,較為人肯定的說法是它以新加坡第一 位由倫敦直接委任的總督--亨利.喬治.渥(Colonel Sir Harry St George)中校的名字命名,其任期為1867年至1872年。據說他上任以後,就扭轉了新加坡財政赤字的局面,不過,他為人卻相當專制,不愛聽別人的意見。

李德橋(Read Bridge):反對黨橋

克拉碼頭的李德橋(Read Bridge),前身是馬真橋(Merchant Bridge),在1889年改建時,以出資者、當時著名蘇格蘭商人威廉.亨利.李德(William Henry Read)之名改稱李德橋。

李德還是第一位非官方立法議員,對新加坡公共服務貢獻良多,對不愛聽意見的渥總督來說,李德應該就是反對黨吧。

克里門梭橋(Clemenceau Bridge)

克里門梭橋建於1920年,紀念當年法國總理克里門梭(Mousier Georges Clemenceau)訪問新加坡而命名。

The Helix Bridge

連接濱海灣與濱海中心的螺旋橋 (Helix Bridge) 被譽為新加坡的又一座地標建築。

螺旋橋坐落於薛爾思橋 (Benjamin Sheares Bridge) 旁,銜接海灣橋,於 2010 年 4 月 24 日正式通行,是世界上首座曲線橋。

螺旋橋的結構非常精密,堪稱工程技術中的一朵奇葩。一系列的連接支柱將兩個相反的螺旋形鋼構件聯合在一起,造就了螺旋橋彎曲的機構,這象徵了「生生不息」、「復興」、「永遠繁榮」以及「成長」,與 DNA 的結構十分相似。

這座螺旋橋有五座觀景平台,熔塊玻璃與鋼化玻璃構成的天蓬可為遊客提供遮陰,穿行其中,有時會遇到正在展出的青年圖畫或其它藝術作品,值得欣賞。

"在新加坡中了1000萬新元,錢要怎麼花?"
2025年04月28日   •   17萬次閱讀
2025新加坡准證政策大變革,全面調整要點全解析
2025年04月29日   •   12萬次閱讀
這對新加坡夫妻在中國玩了近一個月,離境時被海關質問,竟這樣說!
2025年05月02日   •   11萬次閱讀
年薪16萬新幣仍喊窮!新加坡中產哭訴:我們才是隱形貧困人口
2025年04月27日   •   10萬次閱讀
外國勢力干預新加坡大選!網友:原來是它!
2025年04月29日   •   5萬次閱讀
旅遊簽連續入境新加坡10次,一年待了300多天,陪讀爸爸被ICA請去「小黑屋」
2025年05月02日   •   4萬次閱讀
新加坡史上最糾結選戰:66歲副總理臨危受命,為何反成選民"燙手山芋"?
2025年05月01日   •   3萬次閱讀
在新加坡,政府能查出你把票投給誰了?然後秋後算帳?
2025年05月01日   •   2萬次閱讀
幫94年閨女在新加坡找對象?這屆網友的評論把我笑不活了
2025年04月26日   •   2萬次閱讀
我在新加坡陪娃讀書,突然收到小三信息:「他太累了,放過他吧。」
2025年04月29日   •   2萬次閱讀
新加坡華僑銀行開戶最新超全攻略
2025年04月27日   •   2萬次閱讀
前晚!新加坡全島突然變成紅色!實拍上百張圖片
2025年04月26日   •   1萬次閱讀
美國對東南亞四國加征高達3521%的「天價關稅」!背後隱藏的三重戰略意圖
2025年04月26日   •   1萬次閱讀
新加坡全球搶人!將大批引進這類新移民!職位空缺近8萬人
2025年04月29日   •   1萬次閱讀
入境新加坡可以帶香腸嗎?
2025年05月02日   •   1萬次閱讀
從今天起到5月3日,新加坡大選期間注意這些
2025年04月27日   •   1萬次閱讀
乘坐飛往新加坡航班行李丟失?官方解決方案來了
2025年04月29日   •   9063次閱讀
25 歲的滾燙人生:從NTU校園夜宵攤到千萬麻辣帝國的逆襲密碼
2025年05月02日   •   8892次閱讀
人在新加坡過世後財產會這樣被分配?!
2025年05月02日   •   8892次閱讀
遍布全島!新加坡徒步50個絕美秘境路線曝光:雨林、海岸、濕地...
2025年04月29日   •   8208次閱讀
提名站候選人致謝詞 出現各種意想不到小插曲
2025年04月26日   •   7524次閱讀
新加坡商場突發玻璃墜落事故:6 人受傷,現場目擊者回憶 「可怕一刻」
2025年04月26日   •   6156次閱讀
還記得28歲的你做了些什麼嗎? 那時的你會怎麼用1萬3500新元
2025年05月01日   •   4788次閱讀
超乾貨!幾歲可以單獨坐車?多大可以不用安全座椅?新加坡帶娃乘車全攻略
2025年04月27日   •   4617次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