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人
為什麼喜歡去新加坡買房子?
2017年,新加坡被聯合國評為全世界最適合人類居住的國家之一。新加坡無論是經濟條件還是教育設施以及生活環境地理位置,對於中國投資者來說都是比較理想的,所以越來越多的人想要買房移民新加坡,為什麼投資者這麼熱衷於新加坡房產呢?


全球國家安全指數新加坡排名第一
2018年美國民意調查公司蓋洛普公布了最新的《全球法律與秩序報告》(2018 Global Law and Order report)。該報告根據全球142個國家和地區的居民反饋,基於居民自身的安全感,對全球各地的地點進行了排名,得分越高,說明安全係數越高。結果新加坡以97分排名第一,挪威、冰島、 芬蘭以93分並列第二至四位。


亞洲「最乾淨城市」
新加坡國父、首任總理李光耀先生在1968年說,「我們已經開始建設,已經有所進步。但說到成功的標誌,沒有什麼比成為南亞最乾淨、綠化最好的城市更有特色。」在51年前的10月,在李光耀先生的倡導下,新加坡啟動了「保持新加坡清潔運動」(Keep Singapore Clean)並一直延續至今。在BBC(英國廣播公司)的評選中,新加坡超越東京成為亞洲「最乾淨城市」。

美世城市生活質量(Mercer Quality of Living Survey)、宜居程度調查是全球最權威、最全面的調查之一,每年一次,為全球跨國投資提供重要參考數據。2018年新加坡在綜合排行榜中位列第25位,與2017年排名相同,再度蟬聯亞太地區最高排位。作為世界上人口密度最高的城市之一,新加坡的城市生活質量卻一直在全球各大榜單上名列前茅。穩定的政治經濟環境、乾淨整潔的城市風貌、卓越的教育醫療條件都讓新加坡在亞洲城市中一枝獨秀。


呵護未來花朵,現實版珊瑚島
國際非政府組織「救助兒童會」(Save The Children)上周三發布的《童年終結數據》報告中,新加坡被評為最適合孩童成長的國家。該組織根據健康不佳、營養不良、失學、童工、童婚、過早懷孕和極端暴力等可能破壞童年的指標,計算出175個國家的「終結童年指數」,新加坡與斯洛維尼亞同獲987分,並列第一。


醫療體系完善、發達
全球越來越多人赴新就醫,追求的就是先進的醫療技術,和良好的就醫環境。
新加坡的醫療體現了公平與效率的原則,完善的醫保體系包括保健儲蓄計劃(medisave)、健保雙全計劃(medishield)和醫療救助基金(medifund)讓醫療機構和患者都主動進行控費,滿足了不同人群的醫療需求。而新加坡醫療水平也是亞洲頂尖的,這裡擁有最多由國際聯合委員會(JCI)認可的醫院,新加坡醫生也在醫療研究領域擁有許多世界首創。比如是全亞洲第一個引進美國「達文西」機器人,手術系統(DaVinci Surgical System)。亞洲第一台西門子最先進的MRI核磁共振,真正做到無輻射進行最精密的早期癌症篩查。除了醫療水平和完善的醫療體系,還有最重要的交流因素,關於健康,誰都疏忽不得,與醫生交流必不可少。在新加坡,絕大多數醫生都能用中文熟練和患者交流。


當之無愧的長壽之國
新加坡人均壽命世界居高,這與先進的醫療、怡人的環境都有關係。按聯合國可持續發展標準評估,新加坡的醫療與衛生狀況在全球188個國家中排名第二,也是前20名裡面唯一的亞洲國家。根據英國醫學期刊《柳葉刀》(The Lancet)的調查結果顯示,新加坡在食水安全、衛生、戰亂、夭折和職場風險等多方面處於非常健康的狀態。據BBC記者林賽·加洛韋(Lindsey Galloway)報道,新加坡人擁有先進的醫療設施和被稱為"奇蹟"的醫療體系,平均壽命為83.1歲。新加坡是全球孕產婦和嬰兒死亡率最低的國家之一,預防性治療是新加坡醫療衛生工作的重點。


世界頂尖的教育制度
雙語教育,是華人家庭為下一代的首選。新加坡擁有適合華人的教育環境,這裡有全世界最棒的雙語教育。官方語言英語,並與華語、馬來語、泰米爾語等母語做了最完美的融合。不少明星都特地把孩子送來新加坡接受教育,李連杰、張柏芝、吳鎮宇、趙本山等等的孩子都來坡讀書。新加坡的精英教育與世界接軌,除了強化雙語教學與社會實踐外,其他課程和英國中小學設置基本一致,以後去歐美深造可以無縫接軌。新加坡更是有亞洲數一數二的高等學府。新加坡國立大學,南洋理工大學輪番在世界大學排行榜上脫穎而出,強大的教育資源和背景成為華人家庭的首選。


幾乎0泡沫的房地產
買房是剛需,在新加坡也是一種投資方式。宜居,不僅僅體現在國之大家,也體現在我們生活的房之小家。在新加坡,居者有其屋,房子同樣是剛需,卻不是不可負擔的。公寓住宅更是精美宜居而且適合各類身份的人群購買。自住之外,也是投資首選。

新加坡的私宅這幾年越來越趨向於「可負擔」,簡言之就是買得起。而且,同樣是寸土寸金,新加坡房產出現泡沫的可能性卻遠遠低於香港和瑞士。

租金回報率高,房價增長潛力巨大。最新數據顯示新加坡私人公寓租金回報率在3%至4%之間,相比於北上廣深高出許多。作為一個城邦國家,新加坡的經濟發展離不開外來人才。新加坡政府2013年發布的人口白皮書預計到2030年新加坡人口將達到690萬,其中250萬左右將為外籍人口。按照目前的人口替換率,新加坡每年需要新增1.5至2.5萬名新公民以及3萬名新永久居民來了保證人口持續增長。另外,作為一個島國,新加坡只能靠填海來進行土地擴張,可擴張性十分有限。稀缺的土地資源與不斷增長的人口意保證了土地價值。在目前政府刻意壓制房價的情況下,新加坡房市上升空間巨大。

購房面積。在中國,面積指的是建築面積;新加坡算的是實用面積。建築面積的算法比較繁瑣。簡單來講,是根據各套房屋的套內建築面積,求得各套房屋分攤所得的共有建築分攤面積,比如門口的面積、樓梯等,都按比例算進每一個單位的建築面積。所以,同一個公寓單位,其建築面積一定會大於實用面積,通常後者比前者少20%左右。在中國買一個「100平方米」的單位,和在新加坡買一個「1080平方英尺」(相當於100平方米)相比,後者明顯感覺寬敞一點,就是這個道理。

地契。中國的房產地契通常是70年左右,而新加坡的則有99年、999年和永久地契之分。新加坡的房產因為地契年限長,頗受外籍人士青睞。其中,永久地契的房產一般要比99年地契的貴20%。儘管如此,永久地契一直很搶手,也深受中國買家歡迎,因為買家看準這塊市場的保值與增值。這其中很大程度上因為新加坡的地皮比較少,想要建新樓必須拆掉現有的建築。不像中國地皮比較多,還有可開發的地段。新加坡永久地契的地段價值比較高,所以如果進行集體出售、或是被政府徵用的話,永久地契房地產的房主會可得到較高的補償。物以稀為貴,永久地契房產越是少見,也就越炙手可熱。此外,永久地契對中國買家還有另一大吸引力,那就是永久地契滿足了「總覺得要給後代留下點什麼」的傳統華人心愿。所以說,新加坡房產能如此吸引外國買家,與永久地契有著重要聯繫。

車位。在中國購買中高檔住宅,需要另外購買車位。而在新加坡,買家不需要另付車位費,發展商一般會為每個新單位贈送一個車位。可不能小瞧這個車位費。近年來,車位費在中國節節攀升,動輒十幾、二十萬人民幣,是一筆不小的開銷。新加坡私人公寓不收車位費,而是將停車場的修建和維護等費用,包括在每月的項目管理費之中。管理費除了車庫,還包括游泳池、健身房等設施,每月一般是幾百元新元。總體來講,這要比中國的車位「划算」得多。

交房。新加坡有著極其嚴格的建築質量審查制度。新加坡國家級的建設主管部門是新加坡國家發展部(Ministry of Development),其下設的BCA擔任建築工程質量標準制定和工程質量評定工作,負責對工程質量進行監督管理。BCA制定了許多有關建築質量控制的法案和方案,其中包括CONQUAS 21、質量標明(Quality Mark),ISO資格認證以及建築業良好業績指南。一旦建築單位CONQUAS檢查不合格,新加坡政府將拒絕給予房屋使用許可(Certificate of Statutory Completion,CSC)或臨時占用許可(Temporary Occupation Permit,TOP),這使得開發商無法將不合格房屋交給業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