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新加坡陸路交通管理局發布2040陸路交通發展總藍圖,計劃將在未來20年進一步擴大地鐵網絡,打造更四通八達的公共運輸服務,實現「20分鐘市鎮、45分鐘城市」的願景,加強新加坡公共運輸的連通性與可達性。今年,新加坡交通部宣布將通過4項措施,為新加坡打造更具包容性的交通環境。
加強地鐵網絡建設
新加坡交通部提出未來十年將投入超過600億新幣,用以擴建、更新和維護新加坡地鐵系統,為居民提供更加便利的出行方式,並確保新加坡公共運輸保持在先進水平,引領世界公共運輸發展。
其主要工程與計劃為:
2023年完成湯申東海岸線(Thomson-East Coast Line)第四階段和東北線(North East Line)延長線
2024年完成濱海市區線(Downtown Line)延長線;
2025年完成環線(Circle Line)的閉環建設;
2028年完成裕廊區域線(Jurong Region Line)
2029年完成跨島地鐵線(Cross Island Line)第一階段。
屆時,80%的居民可步行到達就近的地鐵站點,新加坡的地鐵網絡將從現有的230公里增加到360公里,地鐵網絡連通性將接近甚至超越香港、東京和紐約的水平。

優化地鐵乘車環境
新加坡基礎建設統籌部長兼交通部長許文遠表示,交通部將在2023年完成南北和東西地鐵線,以及武吉班讓輕軌列車的翻新工程,並計劃翻新東北地鐵線和盛港榜鵝輕軌列車,為居民提供更優質的乘車環境。此外,交通局將在東北地鐵線試行「優先車廂」(Priority Cabin),對列車中央的兩節車廂將進行改造,為年長者、孕婦、輪椅使用者、殘疾人士和有年幼孩童的父母提供更安全、方便、舒適的乘車環境。
新加坡交通部還將成立「新加坡關懷乘客委員會」(Caring SG Commuters Committee),同通勤者和其他利益相關者一起,探索如何加強關懷通勤人士,並通過融入相關科技與手機應用程式(MAVIS APP),加強對視聽障礙者與輪椅使用者的服務,協助打造更具包容性的交通環境。

擴大電動摩托車使用
新加坡交通部表示,電動摩托車在為居民提供更多綠色出行選項的同時,也為新加坡減少排放、加強環保出了一份力從2020年4月起,10千瓦以上的大功率以及最高時速每小時50公里的電動摩托車可向新加坡陸路交通管理局註冊獲准在公路上行駛,這一措施將更加便利以摩托車為主要交通工具的通勤者。新加坡副總理兼財政部長王瑞傑表示,將調整路稅計算方式以反映車輛的效能,通過合理的附加稅等措施,以確保電動摩托車和等效內燃機摩托車所支付的燃油消費稅相等,控制並避免電動摩托車數量的無序性增長,減少陸路交通壓力。

延伸騎行道路網絡
新加坡一直致力於打造減少用車、綠色出行的環境,為鼓勵公眾減少用車,建設可持續發展的綠色新加坡,新加坡交通部提出未來將加快自行車騎行道路的建設,初步預算將耗資超過十億元,在2026年全島的騎行道路總長將擴大至1000公里,80%的居民步行至最近的自行車道不超過5分鐘。
此前,新加坡交通部計劃在2025年實現建設750公里的騎行道路。此後又將該目標提前兩年,並計劃在2023年底前將騎行道路擴建至800公里。屆時,新加坡的騎行道路密度可媲美丹麥的哥本哈根和荷蘭的阿姆斯特丹等綠色出行先驅城市。到2030年,新加坡騎行道路總長將達到1320公里。
新加坡交通部表示騎行道路網絡的延伸將大幅提高綠色出行方式的通達性、便捷性,極大鼓勵更多市民通過騎行方式在市鎮間通行。此外,騎行系統與公交系統結合將提升陸路交通的整體連通性,從而緩解交通壓力。同時,政府將加強對騎行相關設施與服務的投入與建設,為使用者提供無縫騎行體驗的同時,也為騎行沿線增添趣味設施,提升騎行出行的吸引力。

新加坡注重陸路交通整體規劃系統性和整體性的同時,也強調為人們日常出行提供輕鬆便捷、包容多樣的交通環境。新加坡在城市交通發展與建設中一直處於世界領先水平,為世界各國提供了寶貴的借鑑經驗,期待未來新加坡在城市交通發展上的更多新舉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