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新加坡經商或生活,納稅是不可避免的。 新加坡是以其低稅率而聞名於世的國家之一,個人所得稅採用累進稅率制,相對於其他國家,新加坡的稅率相當低。 但是,您是否知道在新加坡什麼情況下需要納稅?為了解決這個問題,我們首先需要了解新加坡的「稅務居民」是如何定義的。

1 什麼是新加坡「稅務居民」
通常情況下, 新加坡居民, 新加坡永久居民以及在新加坡稅務年度中居住在新加坡超過183天的外國人都被視為稅務居民。
在新加坡,外籍稅收居民個人包括以下情況:
01. 183天標準
如果在一個公曆年內,在新加坡實際停留或工作的時間達到或超過183天,那麼您將在該年度被視為新加坡的稅收居民個人。
示例: 李先生於2022年1月在新加坡的一家公司擔任業務經理,直到2022年9月卸任並回國。
由於他在2022年內工作滿183天,他被視為2022年度的新加坡稅收居民個人。
02. 三年標準
如果在連續的三個公曆年度內工作或居住在新加坡,您將在這三個年度內被視為新加坡的稅收居民個人。
示例: Mary女士於2018年11月去新加坡工作,直到2020年3月卸任並回國。
由於她在2019年全年在新加坡工作,她成為了2019年度的新加坡稅收居民個人。
Mary女士的連續工作時間自2018開始,直至2020年結束,因此她被視為三個年度(2018、2019和2020)的連續稅收居民個人。
03. 連續工作的兩年標準
如果在兩個連續年度內連續工作在新加坡,滿足每年至少183天的工作標準,您將被視為這兩個年度的新加坡稅收居民個人。
示例: Jackson於2022年9月開始在新加坡工作,2023年5月卸任並回國。
由於他在2022年和2023年兩個連續年度內工作在新加坡滿183天,他被視為這兩個年度的新加坡稅收居民個人。
然而,如果Jackson在2022年12月辭職並在2023年1月重新開始工作,然後在5月辭職並回國,由於他的工作不是連續的,也不滿足單個年度的183天工作標準,因此在這兩個年度中他都不是新加坡的稅收居民個人。
2 稅務居民身份對個人所得稅的影響
對於新加坡稅收居民個人,有一些重要的稅收義務:
稅率:應稅個人所得根據超額累進稅率制度徵稅,稅率範圍從0%到22%不等。這意味著隨著您的收入水平增加,適用的稅率也逐漸上升,但總體稅率相對較低,這是新加坡吸引國際人才的一項重要優勢。
納稅期限:新加坡的個人所得稅申報期限在每年的4月份。如果您選擇使用紙質表格進行報稅,截止日期為4月15日;如果選擇電子申報,截止日期則為4月18日。
「稅收居民」有權就子女撫養費、職業培訓費、保險費以及公積金(CPF)繳款等事項享受個人所得稅減免。
「非稅收居民」是指一個公曆年度內在新加坡受僱累計不超過60天的個人。對於非稅務居民個人,稅務義務有所不同:
僅對其在新加坡境內獲得的所得繳納所得稅,稅率為15%,或按照居民個人所得稅率繳稅,以較高者為準,但不能享受個人所得稅減免。 對於董事費、諮詢費和其他所得,適用20%的稅率。
3 公司稅務居民如何判定?
不同於個人,公司的納稅地位取決於其業務的控制和管理所在地。
如果一家公司在前一個財政年度內將其業務控制和管理基地設在新加坡,那麼該公司將被視為該納稅年度的新加坡稅務居民。
相反,如果一家公司沒有將其控制和管理基地設在新加坡,那麼該公司將被視為非新加坡稅務居民。

以2022年為例,如果一家公司在整個2022年將其業務控制和管理基地設在新加坡,那麼該公司將被視為2022年度的新加坡稅務居民。
對於擁有稅務居民身份的公司,其國外收入可能享受以下一些稅務優惠政策:
01 根據新加坡與其他國家簽訂的《避免雙重徵稅協定》,提供稅收優惠。
02 對外國來源的股息、外國分公司利潤和外國來源的服務收入免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