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H&M用釀製葡萄酒的廢棄物製成純素皮革Vegea製成皮衣。(H&M提供)
近年來,許多時尚品牌都在探尋使用更環保的零污染生產程序與面料。
本地環保面料的生力軍Nextevo把農業廢棄的黃梨葉加工處理,變成紡織面料。印尼產制蘑菇皮革公司Mycotech也將菌絲體細胞的孢子,混合鋸木廠蒸乾凈的鋸末,培育成「皮革」。
Nextevo創辦人許光裕說:「向農民買下這些廢棄物,讓他們增加至少20%收入。」
蘋果皮與核、橘皮、葡萄皮、葡萄籽、葡萄渣、黃梨葉,這些以往被視為垃圾的廚餘,都能再生為穿上身的衣飾。
時裝業因污染環境與製造過多垃圾成眾矢之的,世界自然基金會(World Wildlife)數據顯示,棉花的生產很耗能源,不環保,一件T恤生產過程就耗費2700升水,夠一人使用900天。
飼養動物來取皮革需要大量的水、土地和能源等,並會排放溫室氣體,而且處理皮革和染色過程也用到有害化學品,會污染環境。對一些人,皮革還涉及殘酷對待動物的爭議。艾倫·麥克阿瑟基金會(Ellen MacArthur Foundation)統計,紡織業每年用3.3億桶原油製造聚酯纖維,洗滌衣物的過程會產生微塑膠纖維,構成海洋中三分之一的塑膠微粒污染。
近年,從高街品牌H&M到超奢華品牌愛馬仕(Hermes),不少時裝大腕都在努力洗牌翻身,探尋使用更環保的零污染生產程序與面料。之前被指為最不環保的H&M華麗轉身最成功,最近推出的年底派對服裝系列「創新循環設計物語」(Innovation Circular Design Story),便用釀製葡萄酒的廢棄物製成的純素皮革「Vegea」來製成高跟鞋和皮衣,驚艷四座。這環保的壓力與需求催生出可持續性發展的植物類面料與皮革的百花齊放,讓紡織業有望洗刷掉破壞環境的罪名。
黃梨葉纖維製成衣物

黃梨葉纖維面料製成的帆布鞋。(受訪者提供)
一名新加坡人加入這個環保面料革命的生力軍。60歲的許光裕(Harold Koh)兩年前創辦Nextevo環保面料公司,在印度尼西亞、泰國和新加坡有三家公司,專把農業廢棄的黃梨葉加工處理,變成紡織面料。
許光裕初時在汽車與重工機械業長達20幾年,後來在黃梨種植業擔任總裁近10年。他離職後,一度想進入生物質(biomass)行業,後來跟椰子和香蕉業同行聊起,發現原來這麼多被丟棄或燒掉的種植廢料都是能再生成面料的寶藏。
有九年黃梨業經驗,許光裕要獲取黃梨葉的資源並不難。他跟泰國一家黃梨罐頭食品廠合資,直接跟農民購買黃梨葉。他與團隊過去兩年成功研發將黃梨葉變成紡織面料的程序。
他說:「我們先將黃梨葉切片,萃取出纖維後,進一步去除膠質和風乾後就得出像棉花球狀的纖維。我們把這纖維球交給第三方,幫我們融入天絲、有機棉等纖維,加強後紡成紗線。取回紗線後,我們才在自己的廠內織成面料。」
疫情的諸多限制逼迫許光裕放緩腳步,今年10月才開始生產。這些環保純素麵料應用功能極大,能製成衣物、鞋、毛巾及裝飾家具等。他說:「黃梨纖維所織成的面料柔滑且透氣,可媲美棉布,摸上去時手感清涼,更優於棉布。黃梨纖維能吸收和保留顏料,染出的顏色十分漂亮鮮活。我們還得到國際環保紡織協會(OEKO-TEX)的Standard 100認證,證明我們的布料對嬰孩皮膚無害。這認證讓我很自信和自豪:如果我們的產品對小孩無害,那大人就肯定能放心使用。」
他透露,Nextevo目前正和數家國際與區域大牌,包括兩家製鞋品牌和一家奢華家用紡織品商家合作,研發黃梨纖維產品。
農民收入增加至少20%

Nextevo向農民買下黃梨葉,增加他們的收入。(受訪者提供)
黃梨纖維既是未來的永續工業,對他個人來說也是一種有意義的善行。他說:「黃梨葉是黃梨種植業的副產品,不用特地另闢土地和資源來種,這已經很環保。食品商本來只取黃梨,葉子是廢棄物。我們跟農民買下這廢棄物,讓他們收入增加至少20%,能改善他們的生活。我們希望在未來三年內與5000名農民合作,對他們的收入和生活帶來正面的影響。」
許光裕透露,未來將研究把黃梨纖維變成純素皮革,同時嘗試把其他的農作廢棄物變成面料。另外,他也指出,黃梨莖能萃取出鳳梨酵素(Bromelain)製成各種療效的藥品和保健食品:「這些廢棄物其實都是寶,希望能更進一步物盡其用,達到真正的零廢棄。」
蘑菇皮革訂單源源不斷

Mycotech蘑菇皮革製成的皮鞋。(受訪者提供)

Mycotech蘑菇皮革製成的皮袋。(受訪者提供)
近年,另一大夯的環保純素麵料是蘑菇皮革。
愛馬仕和美國加利福尼亞州的Mycoworks研發出一款名為Sylvania的蘑菇皮革,今年3月向公眾預覽愛馬仕首款結合蘑菇皮革、帆布和傳統皮革製造的維多利亞旅行袋。
這款蘑菇皮袋一推出就成為業界話題,顯示這個皮革世家邁向環保面料的決心。
Stella McCartney、Lululemon、adidas和開雲集團也和Bolt Threads聯資開發Mylo蘑菇皮革。
印尼就有一家產制蘑菇皮革的起步公司Mycotech。日本獨立品牌Doublet的2022年春夏系列就使用他們的蘑菇皮革來製作皮夾克,一款染成黑色,另一款則保留蘑菇皮革獨特的土黃與白色的「有機」感。
Mycotech首席創新官羅納迪亞斯(Ronaldiaz Hartantyo,31歲)建築師出身,曾在新加坡一家建築事務所工作,2015年回印尼萬隆後,與一群朋友設立Mycotech,潛心開發蘑菇建材。由於蘑菇皮革近年大夯,Mycotech源源不斷地接到大牌的詢問,羅納迪亞斯笑說,從古馳、路易威登、香奈兒,到耐吉都曾接洽他們,近年他們將重心轉到產制蘑菇皮革。
2019年,他們去日本大阪一個展銷會後和日本品牌如Doublet展開合作。羅納迪亞斯說:「Doublet自從在服裝秀展示用我們以蘑菇皮革製造的皮衣和飾品後,大受好評,馬上跟我們預訂1萬平方英尺的蘑菇皮革。我們在萬隆總部只有30名員工,每年只能生產2000平方英尺。所以,我們開始積極籌款來擴充我們的產能,並探討如何自動化。希望到2023年能在印尼生產25萬平方英尺的蘑菇皮革。然而,這仍是不夠的,譬如運動鞋大牌在做原型設計的過程,就要用100萬到200萬平方英尺的面料。」
「種」出蘑菇皮革

Mycotech用菌絲體細胞的孢子生長出蘑菇皮革。(受訪者提供)
羅納迪亞斯透露,蘑菇皮革是「種」出來的,原理跟把根霉屬真菌接種到黃豆發酵,成為印尼傳統食品「天貝」(tempeh)相似。他說:「我們取菌絲體(mycelium)細胞的孢子,混合從鋸木廠回收,蒸乾凈的鋸末,人工培育『皮革』。」菌絲體發酵與成長的過程讓細胞緊緊相扣,形成跟牛皮一樣,甚至更堅韌的皮質面料。他指出,普通皮革只有7到12兆帕斯卡的抵壓能力,蘑菇皮革的抵壓能力高達200兆帕斯卡。
他們收成後將蘑菇皮革做防菌抗霉處理,用高熱燙平,得出在質感、紋理、觸感、耐磨性、染色牢度等都可匹敵真牛皮的純素皮革替代面料。羅納迪亞斯強調,培植蘑菇皮革無需泥土,不需要太多水,還能放在高架上垂直培育,節省能源與土地,碳排放量更低,環保優點遠勝動物皮革。
他說:「我們也已成功地將培育成果標準化。2018年我們只有30%成功率,要淘汰70%的皮革。今年,我們已取得98%的成功率,只須淘汰2%的皮革。我們也成功把生產周期從60天縮短到兩周。」這顯然比需要幾年的成長期的動物皮革更有效、環保。
羅納迪亞斯說:「蘑菇皮革還能高度客制化,能根據顧客的要求,培育出他們要的厚度、質地,甚至還能根據客戶指定的鞋型種出來,收成後就能拿去裁成鞋子,減少面料的浪費。」
加速本地服裝業綠化
Nextevo和Mycotech也加入新加坡紡織服飾商會(簡稱TaFF)11月末推出的「可持續發展時尚計劃」,致力推廣與鼓勵更多設計師選用環保面料,加速本地服裝業的綠化。
即使環保面料在媒體上是個鮮辣的話題與關鍵詞,但它仍占目前和未來六年市場極小的比率。 Nextevo創辦人許光裕指出:「全球紡織業在2019年總值9610億美元(1.3萬億新元),到2026年將增至1.3萬億美元(1.77萬億新元),包括有機棉的環保纖維業,要到2027年才有583億美元(796億新元)的總值,可見我們現在還在起步而已。」

Nextevo創辦人許光裕將黃梨葉變成紡織面料。(受訪者提供)

日本Doublet使用Mycotech蘑菇皮革製成皮衣。(Doublet提供)

Mycotech創辦人:(左起)Arekha Bentangan、Adi Reza、羅納迪亞斯、Annisa Wibi和Robbi Zidna。(受訪者提供)

Nextevo從黃梨葉萃取纖維,去除膠質,風乾後紡成紗線。(受訪者提供)
記者:林方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