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李顯龍總理周末走訪最新劃分的盛港集選區內的實里達購物中心時,與小朋友用「碰碰拳」的別致方式來打招呼。(李顯龍面簿)
作者 程英生
全球疫情此起彼伏,新加坡人幾乎忘了大選這回事,直到上個星期五突然來了個選區重新劃分的宣布,熟讀人民行動黨半個世紀來選舉套路的人立即指出,大選快來了!
這些政論家說,在選區劃分報告出爐後的三個月內舉行大選,是執政黨一貫做法。
於是,大選成了另一輿論焦點,反對黨的反應尤其強烈。
疫情之前,各路民間政論家都說,大選應該在今年四五月舉行。疫情蔓延開來之後,人們對新冠病毒的關注掩蓋了一切,人們或忘了此時大選的可能,或覺得此時不可能大選。我們不是天天在說全心全力抵禦病毒嗎?

2019冠狀病毒疾病(COVID-19,簡稱冠病19)疫情暴發,醫療保健創新中心、傳染病中心,以及陳篤生醫院合作開發改良版醫護面罩,讓前線醫護人員更易穿戴降低感染風險。(聯合早報)
現在選戰鼓聲響起,出乎大家預料,當下想到的是個急字,網上留言也是環繞在一個「急」字。反對黨顯然也沒料到,都說疫情上升之際,不應急著大選,不應「借疫發揮」。
李顯龍總理在周末的回應中,解釋早舉行和遲舉行的選擇,說早有早的好處:讓執政者獲得「新的委託」,以便帶領民眾全面抗疫。


(李顯龍面簿)
陳振聲部長則說,選區劃分報告的公布不等同大選即將來臨,反對黨和民眾不應急著下結論。

貿工部長陳振聲周末在動物園接受媒體訪問。(聯合早報)
究竟誰急誰之急,一時間很難釐清。就在這瀰漫硝煙味的周末,紅螞蟻讀了一本書,緩一緩急了幾天的心,順帶積蓄一點墨水。
這本書收錄了錢穆在60多年前寫的一篇文章,題為「中國民族之克難精神」。當時中國剛經歷長年戰爭,這位已故歷史學家為民眾打氣,說的是中國人千百年來如何克服無數國難。文中提到的一些正氣義氣,或許我們此刻也可吸納一點。
錢穆認為中國民族有種獨特的精神,常能把它從驚險的環境中救出。這種精神是社會的一股正氣,包括義氣,抵禦著各種「邪氣」。他說: 「只要氣壯氣足,難亦非難,如果氣不足,非難亦難」。
他還說,國難當前,如果大家「心歸一線」,把一切利害得失,把一切計較,擱置一旁,自然就氣壯氣足,一切困難也不覺得是困難了。
他說的「心歸一線」,用現代詞語,就是我們在島國領導的演講中常可聽到的「全民團結」和「萬眾一心」。

組屋區的鄰里商店受冠病疫情影響越發冷清。(聯合早報)
回歸眼前的疫情和大選課題。過去兩個月,政府防疫工作在國際間博得連連讚譽,而民眾也很配合,除了搶了一兩天的廁紙。反對黨也沒發出什麼負面的話語。社會裡有股正氣,對抗著病毒帶來的邪氣。
如果舉行大選,朝野兩方難免激辯激鬥一番,民眾之間的意見分歧更為彰顯,社會那股團結的氣氛必受影響。防疫措施和官方信息,都可能染上一種政治色彩,不再那麼清晰透徹。到時人們可能問:根據科學的決策會不會也帶有政治的考慮,就像很多國家那樣?
當然,這裡有個實際的問題。憲法規定的選舉期限來臨之時,即明年四月,疫情可能還未消失。
這確是個難題。不過紅螞蟻小腦袋的一個小小想法是,雖然萬全之計難求,但總有個較好的選擇。
到了今年下半年,比較逼近憲法期限的時候,萬一疫情未過,那時提出大選,應該能夠提得比較理直氣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