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內政部長兼律政部長尚穆根尚穆根前早(27日)與數名回教和基督教領袖進行了閉門對話後告訴媒體,不會在法庭對16歲激進化少年進行公開審訊,但是少年將在內安法下出席聆訊(hearing),屆時他將會有一名代表律師陪同,他的父母也會參與全程。(聯合早報)
作者 姚莉貞
一名才16歲的新加坡少年,因為在網際網路接觸了美國極右的極端思想而自我激進化,把保衛基督教的想法錯誤地付諸行動,計劃恐怖襲擊兩座回教堂,仿效兩年前紐西蘭的回教堂連環恐襲事件。

一名16歲的本地少年計劃恐怖襲擊兩座回教堂,第一個目標是位於海軍部巷的阿斯雅法回教堂(左),第二個目標是坐落在兀蘭的尤索夫伊薩回教堂(右)。兩座教堂都在他住家附近,相隔約五公里。(紅螞蟻製圖)
事件引起了高度關注,因為至今所發生的自我激進化事件,都是和回教極端主義思想有關。這是第一個仇恨回教的美式極右極端思想的例子。它所揭示的恐怖現實就是,在美國上演的仇恨政治,已經入侵新加坡。
這種仇恨政治源自於所謂的身份認同政治,也就是根據人們的膚色、國籍、宗教信仰和政治立場來劃分敵我。

這種本來屬於美國政治邊緣的極端思想,這幾年來已經登堂入室,進入主流政治,導致民主黨和共和黨原本正常的民主政治競爭,越來越帶有不共戴天之仇的異化味道。
少數弱勢群體被視為具有道德優越性的群體
但是,另一種更加可怕的極端主義思想,也正靜悄悄地入侵新加坡;而且因為它採取了華麗的包裝而容易迷惑大眾。
同樣的,這種極端思想的本質也是身份認同政治,把所有人根據膚色、性別、宗教等分成三六九等。但是它詭異的地方就在於,把所謂的少數弱勢當作具有道德優越性的群體,而把社會多數當作壓迫少數的特權群體。
如果還不明就裡,只要回憶一下是否接觸過「華人特權」這個奇怪的詞彙,就知道背後大有文章了。

新加坡華人最重要的節日:農曆新年。(聯合早報)
這種被美國左派精英奉為圭臬的極端思想認為,為屬於社會弱勢的少數爭取權利,才是實現社會公平正義的偉大事業。
所以在美國,白人、男性、異性戀者、基督教徒都因為傳統上屬於社會主流,而不分青紅皂白地被當作天然的邪惡壓迫者。
當這套邪惡的極端思想被引入新加坡後,屬於社會多數的華人,同樣也不分青紅皂白地被假定為享有「特權」,在壓迫非華人少數族群。不時冒上來的「非華人可否當新加坡總理」的話題,背後就是這種極端思想作祟。
以膚色等來區分敵我的極端思想會撕裂社會
這種根據人的膚色等來區分敵我的極端思想,必然導致社會的嚴重對立和撕裂。美國就是前車之鑑。特朗普民粹主義的崛起,一定意義上正是被這種仇視白人的極端思想所激發的政治反彈。
在這套極端思想裡面,社會最弱勢的群體、最享有道德光環的群體,就是所謂的「流性人」——搞不清楚自己到底是男是女的一群——以前的弱勢群體如同性戀者、變性人現在已經不夠弱勢了。

(華盛頓郵報)
美國的民主黨已經擁抱了這套極端思想。所以拜登當選總統後迫不及待所頒布的十幾道行政命令中,其中一條就是允許自認為是「女性」的男人,可以合法使用女廁所和女更衣室。因為這才是最「平等」的做法。
1月26日,五名年輕人在教育部大樓外示威,抗議教育部歧視「流性人」。
事情起因是一名得到「開明」父母支持的初院男學生,宣稱患上了「性別焦慮症」(gender dysphoria)——這個病症最近幾年突然在美國青少年群體成為流行病——要進行荷爾蒙補充療法(Hormone Replacement Therapy)來男身變女身,但遭到教育部和學校的打壓和歧視,阻止他穿校裙、留長發。我注意到主流媒體在報道時已經用「她」來稱呼這位男同學了。

跨性別學生原定滿18歲後開始進行荷爾蒙補充療法,不過她投訴教育部阻止她接受治療,教育部表示沒有阻止學生進行荷爾蒙治療。(聯合晚報)
在這套極端思想的價值體系裡,「流性人」屬於道德金字塔的頂端,也無怪乎涉世未深的青少年趨之若鶩,突然間紛紛自認為患上了「性別焦慮症」,希望藉此獲得旁人的同情與肯定,擺脫對成長過程的不自信和焦慮不安。
當局如果因為擔心違反「公平」和「正義」而投鼠忌器,就正好掉入這套極端思想的華麗論述陷阱里。
明槍易擋,暗箭難防。人們都知道青少年因為自我激進化而要參與恐怖襲擊,殺害異教徒,卻不知道身穿「平等」「正義」華服的另一套極端思想,也暗渡陳倉地進入了新加坡。
如果任由這種同樣基於性別(流性人最高、同性戀次之、女性又更次,男性是加害者)、膚色(白人是加害者,黑人、印第安人、拉丁美洲和非洲新移民最高尚;亞洲人因為會賺錢,所以不算入受害者行列)、宗教(在美國的語境里,回教徒是受害者,基督徒是加害者)的身份認同政治進入新加坡的主流語境,對國家和社會的傷害將是巨大的,國人不可不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