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陳家嘟嘟糕有原味、椰子、花生和巧克力口味。(新加坡《聯合早報》/龍國雄 攝)
中國僑網1月15日電 據新加坡《聯合早報》報道,在新加坡,有近90年歷史的陳家嘟嘟糕,現由第二代掌門人陳美燁經營。小巧美味的嘟嘟糕里,蘊含著父親將福建家鄉糕點本土化的巧思,也包裹著母親對子女的關愛。
在位於合樂路熟食中心的陳家「嘟嘟」糕,第二代掌門人陳美燁收記者為徒,現教現做嘟嘟糕。
首先,舀起米粉,加入椰子餡料,上面再壓上一層米粉,用一層紗布蓋在模子上。本以為整個過程簡單又有趣,但真正考驗是把嘟嘟糕蓋在冒煙的特製蒸屜,因為害怕手指被燙到,記者半放半扔,結果米粉像雪花般散落,破裂的嘟嘟糕露出椰子餡,陳美燁則在一旁微笑著。
傳統手工嘟嘟糕在現代越來越稀有。
看陳美燁在蒸屜前做嘟嘟糕,蒸氣瀰漫,她的樣子永遠是模糊的。還來不及看清楚她的手勢,她已經蒸出一個個白嫩可愛的糕點,其熟練與速度都是自小在攤位幫忙時練就的功力。
母親在米粉上教寫字
陳美燁與嘟嘟糕有特殊的情感。「以前,母親會邊做嘟嘟糕的粉,邊用手指在粉上劃出『1、2、3……』,教我們學寫字,所以我們對嘟嘟糕有特別的感情。」
陳家嘟嘟糕在本地有將近90年的歷史。陳美燁的父親陳永發在1930年代開始製作嘟嘟糕,並把這門手藝傳授給陳美燁的哥哥陳章川,進而打響陳家嘟嘟糕的名聲。陳章川在2010年逝世,身前把嘟嘟糕生意託付給妹妹打理,希望她繼續把陳家嘟嘟糕發揚光大。
2004年,陳美燁放下從事了25年的助理會計經理工作,全職接手家裡的嘟嘟糕生意。「哥哥生病了,我開始思考接手的問題,如果沒有人接手,就沒有人傳承父親創製的嘟嘟糕。」
不過,母親當時反對,她認為陳美燁的工作穩定,福利又好,但陳美燁決定要守住父親的手藝不讓它失傳。
陳美燁難忘哥哥曾說的一句話:「要把嘟嘟糕做到極致。」陳美燁身上有著與兄長同樣的堅持,全神貫注地將每一個嘟嘟糕做到完美。
將福建松糕本土化
陳家嘟嘟糕的材料很講究,斑蘭葉是從馬來西亞訂購的特大品種,切好形狀後洗乾淨;椰子餡料用新鮮椰子和印度尼西亞椰糖做成;花生餡料經過獨家秘方加工;米則挑選優等泰國茉莉香米,用父親留下來約60年的老機器把米舂成粉。陳家的嘟嘟糕有原味(無餡料)、椰子和花生口味,近年加了巧克力口味,希望吸引年輕人。
採訪當天,陳美燁的侄兒陳文彭也到場分享爺爺陳永發與嘟嘟糕的故事。他回憶道,爺爺是中國福建人,松糕是福建糕餅的代表,當年爺爺原本在街邊賣松糕,後來接觸到南洋食材,跟同鄉一起研究,將福建的松糕本土化,以椰子和花生為餡料做成的嘟嘟糕,在1930年代開始受到歡迎。
陳文彭說,以前做嘟嘟糕是用燒火炭的蒸鍋,嘟嘟糕蒸熟後會發出嘟嘟聲,因此稱為嘟嘟糕。有趣的是,原來嘟嘟糕的形狀源自菊花。他說,爺爺跟朋友喜歡一起喝菊花茶,便想到把嘟嘟糕做成菊花的樣子,於是特製了菊花模型,做出來的嘟嘟糕有如一朵雪白的菊花。
聊到如何定義好吃的嘟嘟糕,陳美燁說:「關鍵在它冷了也好吃,這是最考功夫的。」
的確,這裡的嘟嘟糕有「四不」:不黏牙,不哽喉,濕而不軟,干而不硬。
喜歡站在攤位前看著嘟嘟糕成形,聞著它散發出的斑蘭葉香味,想像時光倒流回嘟嘟糕蒸熟後,發出嘟嘟聲的純樸年代。(黃靖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