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些搭乘校車,少數搭乘公共運輸或者是步行。
在新加坡最經常看見的是MRT上結伴回家的學生們,跟國內在學校門口大排長龍的家長車隊有很大差別。
甚至在之前還有家長做了個實驗,讓自家才3歲的娃自個出門去買早餐。
你沒看錯,確實是一個3歲男娃自己出門!!!
搭電梯

為了確保安全,全程有工作人員悄悄跟隨著他
過馬路

點餐


還錢(買單)

回家!!!

看的這男娃的老母親都忍不住欣慰落淚。。。
她為自己的娃感到非常驕傲!


不過不得不說一句,安全的環境確實更能培養孩子的自主能力。
要是換做其他地方,誰敢就這麼放一個3歲的孩子出門呢?
教育亞洲第二~~~
在教育領域,新加坡可謂是屢獲殊榮!
去年美國權威機構U.S.News發布《2019年全球教育最佳國家排行榜》。
榜單上提到新加坡有頂尖學府、發展完備的公共教育、受留學生歡迎等種種優勢。位列亞洲教育最佳國家的第二名!

而且巧的是,帶給新加坡這一波榮譽的,同樣是一批15歲的中學生!
跟文章一開始提到的「國際化素養」不一樣,這一次主要針對的是中學生的學科水平。
一個15歲的新加坡學生,到底要學什麼內容,來感受下他們的考題就知道了(新加坡中四考題)
【華語】

【英文閱讀】

【物理/化學/生物】



【社會科學】

總結起來,題目都不是說非常難,但都是英文題目,看不懂。。。
這些題目也體現了新加坡教育的幾個特點
1 雙語教育
本地人帶口音的Singlish
經常被我們群嘲
但是,正統教育/書面表達
還是非常嚴肅工整的!

新加坡海峽時報
在新加坡
基本上華語老師都教不同年級
這就是新加坡雙語教育的
特別之處,華文屬於母語的一種
所以每次要上母語課的時候
華族,馬來族,印度族等學生
要去不同的課室

*圖源:SCGS
2 英文授課
這就是新加坡的雙語教育
雖然,華語是母語
是華人必修的科目
但是除了母語之外的其他科目
上課,考試用的可都是用英文

3 學習方式
除了是全英語的教學之外
新加坡基礎教育
一大特色是CPA教學法
CPA分別指的是以下三個方面:
C - Concrete 具象化
P - Pictorial 形象化
A - Abstract 抽象化
都是比較重於應用
和培養思維方式的學習方法

簡單易懂,是不是非常一目了然?
更加方便於應用

這個方法側重培養孩子
解決問題的能力
通過獨立理解問題
建模-解決問題
來提升學習能力
也難怪大家都願意來新加坡留學了~
而且,除了安全跟教育,新加坡是非常歡迎本地寶寶出生的。生娃還能有錢拿,這已經是名揚全世界的了~
生新加坡娃有錢拿~~~
新加坡最新的一個生育補貼就是「嬰兒花紅」。
從10月1日開始到2022年9月30日截止,這段期間生寶寶可以一次性拿到政府發放的3000新補貼!

來源:st
這筆補助金會存入父母申請嬰兒花紅時提供的銀行戶頭。
還有一點好處,就是對於怎麼花這筆補助金當局沒有進行限制。也就是說錢打到你的帳戶上後,怎麼用完全可以自己決定~

除了這個3000新,更早還有新嬰兒獎勵跟育兒補貼!
8000新嬰兒獎勵 第一個孩子在出生後18個月內可以分5次拿到8000新。

而第3個以後最高可以拿到1萬新的獎勵。
兩個育兒補貼項目
除了8000新的嬰兒生育獎勵,還有其他兩個補貼項目:
1)4000新的新生兒保健儲蓄補助金
2)3000新的兒童培育戶頭起步津貼 其中存入兒童培育戶頭的款項是政府一新幣對一新幣補貼,比如父母存3000新,政府就再存入3000新。
所以第一個孩子的兒童培育戶頭起步津貼最高總計是6000新。

政府為這項戶頭提供的最高津貼總額,分別可達6000新(第一和第二的孩子)、1萬2000新(第三和第四的孩子)及1萬8000新(第五或之後的孩子)。
總結起來,加上3000新嬰兒花紅後。。。
在新加坡生第一個孩子可拿到最高津貼2萬1000新!
即嬰兒花紅(3000新)+嬰兒鼓勵(8000新)+新生兒保健儲蓄補助金(4000新)+兒童培育戶頭起步津貼(6000新)
以此類推,第五個及以後的孩子可拿到最高津貼3萬5000新!
硬體設施超級棒~~~
新加坡的硬體設施也超級「兒童友好」。
殘障兒童遊樂園
全島遍地的playgroud就不用說了,還能專門為新加坡殘障兒童造了一個遊樂園
視頻來源:新加坡全國社會服務理事會
為坐輪椅的孩子專門設計出一個超級大的鞦韆


讓她們也能感受到普通孩子那種無憂無慮的開心!

全島遍布母嬰室
誰也不知道全島有多少母嬰室!但是,大到豪華商場,小到鄰里超市都能夠找到母嬰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