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加坡是一個移民國家,每年都有很多人來,很多人離開。今年的一場疫情,也讓更多人選擇回歸故鄉。
而關於新加坡這個地方到底好不好,每個人都有自己的見解。
不過說實話,每個地方都有適合它的人群,所謂「甲之蜜糖,乙之砒霜」,新加坡也不例外。
那麼什麼樣的人適合來新加坡工作、生活和學習呢?
你屬於這些人中的一員嗎?

01. 這三種人來新加坡工作準沒錯
首先是技術藍領。如果你有某一項的技術專長,在國內的工作發展前景不好,收入又不高,這一類的人是非常適合來新加坡的。
後疫情時期,新加坡非常需要這些技術人才。而且,這些人才在新加坡的收入都還不錯。因為新加坡的人工非常貴,如果是在同樣的職位和工作,那肯定要比在國內的條件要好得多。

近來,有許多大的製造業工廠都在遷往新加坡。
為了降低營運成本,英國製造業巨頭勞斯萊斯計劃合併英國的兩座汽車製造廠,並把部分生產線搬到新加坡。
據英國廣播公司BBC報道,為了應付冠狀病毒疫情所帶來的衝擊,勞斯萊斯今年6月已經宣布裁掉英國境內的3000名員工。
與此同時,勞斯萊斯將放眼在2023年之前把工廠搬到新加坡,專門製造噴氣發動機的寬弦空心風扇葉片。

除此之外,知名智能家電品牌戴森也在今年1月宣布,將公司總部從英國遷往新加坡。以滿足其在亞洲業務增長的需求。
戴森公司目前主要生產吸塵器和吹風機等,同時也在籌備電動汽車的研發與生產。
這些都無疑會為新加坡製造更多的藍領就業機會和發展空間。

除了技術藍領之外,如果你是程式設計師、IT從業者,來新加坡發展也是非常合適的。
為什麼?
因為新加坡本土一直很缺優秀的程式設計師。
在過去五年中,新加坡網際網路行業發展突飛猛進,不少企業在面臨人才缺口時,都會「不設上限」引進中國程式設計師。這場人才「挖角」就這麼不經意地、靜悄悄地開始了。
如果你稍微留意下就會發現,你身邊一些技術群里「大牛」的地點備註,偷偷的就變成了「新加坡」。
新加坡的 IT 企業可以分為三類,一類是美系巨頭,如微軟、谷歌、蘋果、臉書等;第二類是這幾年發展出來的獨角獸企業,如 Grab、Lazada、Sea 等;第三類則是金融企業,如星展銀行、華僑銀行等。

實際上,新加坡這幾家獨角獸企業,與中國都是淵源頗深,中國人不難在和諧企業找到工作。
2016 年,阿里將雲服務帶到了新加坡。同年 4 月,阿里 10 億美元拿下 Lazada 51% 股份掌握控股權,這也是迄今為止阿里金額最大的一筆國際收購。時隔一年之後,阿里再砸 10 億美元,把手中 Lazada 的股份從 51% 直接上升到 81%,一擲千金換來決策話語權。
Sea(Garena)成立於 2009 年,是首間於紐交所上市的東南亞網際網路企業(Sea 於 2017 年 10 月在紐交所上市)。騰訊是 Sea 的第一大股東,持有 39.8% 的股份。
Sea 原來主營業務是遊戲和支付,於 2015 年成立 Shopee,中文名為「蝦皮」,專攻電商。Shopee 的新加坡研發中心計劃招募 300 人,同時在深圳已有 600 人左右的研發中心。
2017 年底,Google 聯合淡馬錫發布了一份《2017 年度東南亞數字經濟報告》,報告給出的預判是東南亞將成為全球第三大網際網路地區,電商將是未來東南亞市場最賺錢的生意。
Grab 是東南亞的外賣出行軟體。2017年 Grab 獲得了軟銀集團和滴滴出行等投資的 25 億美元,為未來發展墊定了資本。同樣,Grab也是很缺人的。
今年以來,又陸續傳出TikTok即將在新加坡成立全球總部,騰訊即將在新加坡成立亞洲總部的重磅消息,這些無疑都在昭示著新加坡網際網路行業的發展前景越來越廣闊。

最後,就是新加坡傳統的經濟支柱產業,金融業。如果你是金融業者,來新加坡發展也會很不錯。
新加坡是世界最發達的金融中心之一,也是全球第四大外匯交易中心。不僅在國際金融、貿易融資、海事金融、保險、財務運作方面擁有領先地位,也是資產及財富管理方面的佼佼者。
眾所周知,金融行業其薪金與社會福利收入遠遠高於其它傳統行業,同時隨著工作經驗的增加其工作地位會穩步上升。

而且,我們都知道,新加坡的金融行業是推動新加坡經濟的主要支柱點,據了解,新加坡金融業增加值占國民生產總值的比重達12.2%(其中,銀行業增加值占金融業增加值的比重為46.7%)。新加坡所管理的全球財富規模高達2.1萬億美元,僅次於紐約和瑞士,名列全球前三。
想持續保持這樣的持續行業增長,就必須擁有合適和充沛的人才供應,引進國際人才就是一個重要的渠道。
新加坡有500多家本地及超過4500家外國金融機構,需要大量的會計與金融人才。金融人士可以在這從事銀行業的風險管理、國際金融、投資管理、企業項目等領域的工作。可以說選擇和機會是非常多的。

02. 新加坡適合這些人來生活
新加坡也是一個特別適合家庭生活地方,後疫情時期,帶著孩子的年輕父母們來新加坡生活是不錯的選擇。
因為,根據國際非政府組織「救助兒童會」(Save thechildren)發表的的最新的年度報告顯示,新加坡是世界上最適合兒童成長的國家。
在提供醫療保障,教育,營養供給和兒童權益保護四個方面,新加坡在176個國家中脫穎而出,打敗斯洛維尼亞(去年與新加坡同登榜首的國家),瑞典,芬蘭等多個人民幸福指標較高的歐洲國家,1000分的總分新加坡獲得了989分,分數越高代表保護兒童的工作做得越好。

新加坡同時也是失學率僅為0.1%,世界最低的一個國家。在小學和中學的初級教育上,新加坡對所有兒童一視同仁,政府投入許多資源儘可能讓所有兒童獲得並完成優質的義務初級教育。
新加坡政府對兒童成長問題向來十分重視,財務部長王瑞傑在年初發表財務預算案聲明時指出,政府成立的「提升」工作小組(UPLIFT)與社區夥伴協作在上游階段試行援助計劃,幫助弱勢家庭與孩子,確保沒有孩童被拋在後頭。
此外,「全球食品安全排行榜」中,新加坡也榮登榜首。這樣的生存環境不僅讓本地家長能安心撫養和確保孩子的茁壯成長,更讓留學生父母倍感踏實,能更放心地送孩子出國接受教育。

而且新加坡很安全,很適合小孩和女性在這邊生活。美國蓋洛普「全球法律與秩序報告」中,新加坡國家安全指數也排名全球第一。
安全到什麼程度呢?女孩子們晚上11、12點走在路上是不用擔心的。這個安全程度在美國甚至是中國都是不可想像的。
小學生們上學下學,大部分都是自己回家的,家裡離得近的走路就回家了,遠一點都是自己坐車回家,家長們不用操心安全問題。

除了「小」之外,新加坡也很適合老人過來養老。不過前提是經濟水平可以,生活有保障的老人。
首先因為新加坡很宜居,四季如夏,沒有老年人最害怕的寒冬,有利於他們的身體健康。其次,新加坡是著名的花園城市,綠化做得非常好,山清水秀空氣清新。讓人生活在其中,心情都會不自覺得愉悅起來,所以非適合頤養天年。
除此之外,放眼新加坡的基礎建設,還有很多在細節處用心,致力於提升老年人生活質量和幸福感的具體政策。
事實上,新加坡社會的養老設施已經比較完善了,從日常生活上可以說是最適合老人居住的國家之一。
例如,多數公共運輸工具均可以實現輪椅上下,司機和乘客會耐心幫助行動不便的老人上下車;每座組屋都為老人和兒童設立了活動區,還設立有食閣和公車站,屋主下樓就可以吃飯,而從家門口到車站均建有封頂的綠色廊道,方便居民雨天出行,這也大大減少了老年人滑倒事故。

這種關注細節的做法也體現在政府近年來修建的樂齡公寓的設施上。例如,樓梯和走廊兩側添加了扶手,在所有改變方向和高矮的地方用顯眼的色彩提示。考慮到老人彎腰駝背,開關、門鈴和門窗把手等設施的位置都適當降低。
老人視力、聽力一般都不太好,因此公寓房間的照明度是普通住宅的兩倍,煤氣等各種開關上的字很大,報警系統的音量也適當提高等。此外,每個樂齡公寓都設有鄰里聯繫站,老年人可以到這裡來參加各種唱歌、讀書等活動,也可以相互之間聊天打發時間。

對於不住在樂齡公寓的人士,新加坡的每個選區也都設有民眾俱樂部、社區聯絡所以及康樂中心,這些場地由政府撥款並承擔部分營運經費,定期舉辦文化、社交、休閒活動,並提供健康檢查、信息諮詢、日常護理等服務。此外,新加坡也有日托養老和各類社會養老機構。
這樣一個處處關懷老年人的社會,怎麼會不是老年人的天堂呢?
03. 這些學生適合來新加坡留學
對於成績不錯的大學生和研究生來說,來新加坡留學是很明智的選擇,因為新加坡國立大學和南洋理工大學在國際上排名都十分靠前。
國際教育市場諮詢公司(Quacquarelli Symonds,QS)公布了2021年全球大學排行榜。新加坡國立大學在全球排行榜中保持「亞洲第一」,全球排名第11。南洋理工大學則是亞洲第二,全球排名第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