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兩天,想必大家都忙著發(收)紅包吧~
包紅包可是一門學問,包少了沒面子,包多了肉疼。中國就因為地域差異,紅包數額的行情大不相同。
在廣東,要是能拿到20元人民幣的紅包,說明給你紅包的這個人,對你絕對是真愛!但要是在東北,給人20元,那是要被打的。

那麼在新加坡,究竟應該包多少呢?
這裡每年都是有行情的,土豪們請自重好麼?!不要破壞市場行價~來,雙手為大家準備了豬年紅包行情:

來源:money smart
遇到鄰居家的孩子啊、朋友的孩子啊,還有一些不太熟(不想給)的小孩們,怎麼不得包個6塊錢意思一下。
在傳統華人的文化中,紅包一定要放雙數,寓意好事成雙,但是2塊錢真的拿不出手啦,4塊錢不吉利啊。
侄子侄女這樣的,就準備個10-20新幣就可以了,畢竟,新加坡人孩子多,包多了也是個負擔......
弟弟妹妹們,可以包60-100新,就100新吧,畢竟沾親帶故的。
自家的孩子可以給個80-100新,不能再多了,畢竟365天,天天都得給他/她紅包!
給長輩們可以包個88-288新,老人嘛,年紀大了,應該孝順的。
今年的行情,較往年明顯下降,來看2017年的水平:小輩們收的和今年差不多,但父母公婆都200新幣起的呢!今年能省下一個小金庫了。

2016年的紅包行情如下,和2017年的大致相同:

還有熱心人士專門算了2016年的平均數:給父母的紅包金額最大,平均389新幣(真夠精確的);其次是岳父岳母,232新幣(說好的一碗水端平呢?);祖父母或外祖父母(181新幣);親戚的孩子(132新幣),兒女(124新幣)。
另外還有數據顯示,在新加坡,不同年齡段收到的紅包也有差別。從嬰兒時期的近1000新幣降到10歲時的588新幣,青少年時期又有所上漲。
嚶嚶嚶,突然好想回到嬰兒時代,什麼都不用操心,還能收紅包。

這麼看,今年的數額已經很良心了。當然,每個家庭的收入情況也不一樣,大家量力而行就好。
說回紅包的發源地——中國,大家表示:呵呵,包現金紅包那是我們玩剩下的東西,我們現在都流行轉帳。
一位網友曬出了去年除夕夜,爸爸微信轉的18888元人民幣的紅包...emm傳說中別人的爸爸~

咳咳,歡迎各位美少女/美少年把此圖轉發自己的爸爸,最好是大年三十當天,爸爸們酒足飯飽、心情又好、昏昏欲睡,但又被炮仗震得睡不了覺的時候...
不能搶微信紅包的朋友們可以PayLah、PayNow,可能有人覺得直接轉帳有點俗氣,沒有關係,我們可以接受!(根據DBS的數據,去年農曆新年期間,發出的PayLah!電子紅包比前年多了6倍!)

不管是現金、微信、支付寶,還是用新加坡的各種銀行app,大家燥起來,口號喊起來:
恭喜發財,紅包拿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