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加坡國務資政李顯龍也成了騙子的目標!
(9月22日),李顯龍在臉書發文說,他最近收到這些假冒關稅局的簡訊,稱有包裹遭扣留,他起初差點兒信以為真,因為這些簡訊發送者的身份都以字母和數字組合顯示,而只有向新加坡簡訊發送者身份登記系統(SMS Sender ID Registry, 簡稱SSIR)註冊者才能這麼做。

而本地所有的政府機構近期也統一以gov.sg的發送者身份向公眾發送簡訊。但這則聲稱來自關稅局的簡訊,卻是由一個不明的可疑電郵地址發出的。因此種種跡象顯示,這是個詐騙簡訊。
新加坡資訊通信媒體發展局告知李顯龍說,簡訊發送者身份登記系統不含蓋一些簡訊應用程式, 如iMessage或RCS。真假簡訊混雜在一起,使我們難以辨識發送者的身份。
詐騙手法層出不窮,為避免上當,李顯龍也為大家支了三個招。
首先,若收到來自簡訊應用程式所發出的不明簡訊,在能確認發送者身份之前,請記得不要回應。
第二,如果對簡訊的內容或發送者的身份有任何疑問,應該直接向相關機構確認真偽。
最後,記得與自己的親朋好友分享防範詐騙的相關經驗和知識,防止更多人落入騙局。大家必須時刻保持警惕,打擊詐騙
冒充政府官員騙案頻現
這樣的詐騙套路在新加坡變得越來越普遍,根據新加坡警方數據,冒充政府官員騙案的每名受害者平均損失高達11萬6534新幣,是各類騙局中最為嚴重的。
甚至有些專門針對在新加坡的中國人,
新加坡警察部隊也公布了一些常見行騙手法
一、冒充銀行職員和新加坡政府官員
受害者會接到自稱是「銀行職員」的詐騙電話,要求查證受害者所進行的銀行交易。
當受害者否認進行過這些交易或持有相關銀行卡時,「銀行職員」會將電話轉接給另一名冒充政府官員(如新加坡警察部隊或新加坡金融管理局)的騙子。
第二名騙子會指責受害者參與了洗錢等犯罪活動。在某些情況下,受害者甚至會被轉接給第三名騙子,進行所謂的「進一步調查」。
詐騙者會以調查或保管資金為藉口,指示受害者將錢轉入他們所謂的「指定」銀行帳戶。
二、冒充中國政府官員(公安)、銀行員工和新加坡政府官員
受害者會接到自稱「政府官員」或「銀行職員」的詐騙電話。這些騙子會聲稱受害者申請了與犯罪活動有關的信用卡、銀行帳戶或電話號碼。
在某些情況下,騙子還會聲稱受害者涉及傳播虛假謠言或信息、名下包裹包含違禁品,或進行非法交易。
當受害者否認參與這些活動時,電話會被轉接給另一名冒充中國政府官員(如中國公安)的騙子,後者會指稱受害者參與了洗錢等犯罪活動。
騙子會以調查、保管資金或支付保釋金等為藉口,指示受害者將錢轉入所謂的「指定」銀行帳戶。
警方建議公眾採取「ACT」防範措施
「A」是「Add」,在手機上下載Scamshield應用程式;
「C」是「Check」,先「查」明底細,詢問信任的身邊人或公司;
「T」是」Tell「,遇到詐騙後立即向有關當局通報,並通知身邊親友。
公眾也可上網或撥警方熱線1800-255-0000求助,
或通過www.police.gov.sg/iwitness通報,所有信息將嚴格保密。
如果需要警方緊急援助,請撥打9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