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李顯龍總理叫你買加密貨幣?假的!
黃循財副總理叫你參加「穩贏」的投資項目?也是假的!
可是鏡頭前明明就是他們的樣貌,聽起來也是他們的聲音,畫面中還有本地媒體的麥克風。沒錯,全是假的!
如果你在網絡上看到某些名人宣傳一些保證投資回報或提供贈品的廣告視頻,千萬要提高警惕,這極有可能是近年來越來越猖獗的深偽(deep fake)視頻。
所謂的深偽內容,指的是通過人工智慧(AI)來偽造視頻中人物的面部表情以及發言內容。
簡單來說,就是把某某人不曾說過的話塞進他或她的嘴裡,以此達到詐騙效果。
新加坡的正副總理已先後成為苦主。
先是副總理黃循財一段接受《海峽時報》訪問的視頻,遭人移花接木。
在假視頻中,「黃循財」向觀眾推銷某某量子人工智慧投資計劃,並以個人名義保證投資者能每月獲取分紅。
緊接著,總理李顯龍今年3月在中國環球電視網(CGTN)的訪談片段也被竄改。
「李顯龍」在該段深偽視頻中大力推廣一個據稱由全球首富馬斯克設計的「革命性投資平台」,視頻結束前還呼籲觀眾點擊連結,賺取「被動收入」。
針對深偽視頻,李顯龍今天(29日)親自在臉書闢謠,呼籲民眾保持警惕,避免在「詐騙的季節」受害。
「最近,出現了一些利用我的音頻製作的深偽視頻。副總理黃循財也成為了目標。」
這些詐騙分子利用AI技術模仿我們的聲音和形象,透過竄改我們在正式場合的錄像,製作出以假亂真的視頻,假造我們從來不曾說過的內容。」
黃循財本月11日也曾在臉書發文,強調任何關於他介紹商業產品,或聲稱政府打算再次實行冠病病毒阻斷措施的深偽視頻,統統都是虛假信息。
如何分辨真偽?
在李顯龍和黃循財遭深偽的視頻中,陳述虛假內容的那兩把聲音,聲線和兩人極為相似,讓人真假難辨。
但若進一步觀察,不難發現,視頻中的音頻,顯然對不上兩人的嘴型動作。
驗證平台Sumsub最新的2023年年度報告顯示,新加坡的深偽個案去年激增了五倍。
面對越來越多的深偽風險,以下是幾個辨別視頻真偽的小貼士:
注意畫質:為了藏匿竄改的痕跡,深偽視頻的畫質通常會比較模糊;
留意視頻和音頻有沒有不合理之處:例如,視頻中人物的臉部表情有沒有異常,或臉部周圍有沒有出現不尋常的閃爍和修改跡象;
注意有沒有「對上拍子」:在部分深偽視頻中,音頻可能會對不上視頻中人物的嘴唇動作;
儘可能從較有公信力的信息來源獲取資訊。
最後就是管住自己的慾望,避免貪念作祟。
任何看起來「好得令人難以置信」的東西,或者聽起來猶如天上掉餡餅的「穩賺」投資內容,最好避而遠之。
理性與被騙之間,往往只隔著一個「基本常識」。
試想想,哪個國家的總理會吃飽沒事幹,介紹你把錢投入一個每月保證能穩賺幾千塊錢投資回報的「全民計劃」?
有—可—能—嗎?
只要看看各大銀行那少得可憐的儲蓄利率,答案不就呼之欲出了?

深偽技術越來越先進,往往令人真假難辨。(網際網路)如何監管泛濫的深偽內容?
在人工智慧(AI)的飛速進步下,深偽技術越來越純熟,同時也更容易被有心人士獲取並應用。
詐騙份子往往只需從社交媒體下載幾張目標人物的臉部照片,截取短短几秒鐘的音頻,便可製作出以假亂真的深偽視頻。
這也讓本地業界和學術界疾呼,當局應考慮推出針對人工智慧的監管措施。
其中一類建議,是將人工智慧和深偽技術按其可能造成的風險分門別類,並按照上述原則,在個人和平台兩個層次進行監管。
在個人層次,可以制定法律,懲治那些深偽內容的創作者。
在平台層次,則可推出相關規範,要求社交平台公司在發現深偽內容流傳後,必須迅速採取行動。
歐盟是上述監管方式的參考對象。
歐洲議會、歐盟成員國和歐盟委員會本月8日已經正式就《人工智慧法案》達成協議,這相信也是全球首個相關全面監管人工智慧的法案。
該法案將人工智慧按風險分類,即「不可接受」、高、中和低風險級別。不同風險的人工智慧對應不同級別的監管。
美國總統拜登也在今年10月底簽署一項管制人工智慧的行政命令,為人工智慧建立安全和隱私保護標準。

歐盟宣布將推出全面監管人工智慧的法律框架。(路透社)
無論如何,在科技的快速發展下,當局很可能會面臨道高一尺魔高一丈的挑戰。
除了與時俱進來完善監管措施,也有必要通過教育,提高人們對深偽內容的醒覺。
人工智慧的橫空出世,讓人類文明來到了另一個新的轉捩點,各國政府和人民有必要趕快制定出因應之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