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加坡雖屬東南亞,但華人占比達到3/4。
新加坡推行雙語教育,講漢語者比比皆是,就連路標上也寫著漢字,許多到過新加坡的人覺得自己好像沒有出國。
作為一個其他國家,新加坡會有這麼多華人呢?
為什麼新加坡的華人這麼多?
這個主要還是取決於歷史原因。

在15-17世紀大航海時代,長達200年的時間裡,新加坡只是屬於馬來半島的一個小漁村。當時,新加坡的華人人口只有屈指可數的20-30個人,還有100多位馬來原住民以及其他種族的人,加起來都不到1000。
當時歐洲殖民國家像荷蘭、法國、西班牙在海上已經開闢了很多條航線,主要用於運送香料的生意,馬六甲海峽已經成為當時歐亞航線的重要交通要塞。所以,新加坡還沒有凸顯出自己的作用。

在1824年左右拿破崙戰爭結束以後,英國開始在全世界擴張自己的殖民地。而新加坡由最早的荷蘭殖民地變成了英國的殖民地。
1839年鴉片戰爭爆發。英國看準了歐洲人喜歡喝紅茶這個生意,在東方的大清帝國又盛產茶葉,同時英國也想把鴉片傾銷到中國。所以英國殖民者就在想如何把鴉片運到中國,又能把茶葉帶回歐洲。

清朝時期,如果外國人要在中國做生意,廣州是唯一的對外港口。因此,英國人殖民者把目光對準彈丸之地新加坡,制定很低的稅收政策,並在當時吸引大量廣州和福建商人下南洋從商。
早期下南洋的中國人到了新加坡之後到處拉幫結派成立自己的商會組織,還把自己的很多同鄉召喚過來。
因此新加坡華人人口在短期內急劇增長。
新加坡的歷史景點
那麼,遊學新加坡,哪裡能對新加坡歷史文化有更加直觀的認識?
小編今天就為大家推薦幾個合適的地方。
1
地下指揮中心博物館

地下指揮中心博物館是真實的第二次世界大戰時的秘密軍事指揮中心,在新加坡歷史上的意義非凡。
來到這個位於地下9米的地下指揮中心博物館,你將身臨其境地體驗當時的戰爭場景,了解在二戰中馬來亞和新加坡的淪陷過程,以及地下指揮中心的運作情況。
2
新加坡河

新加坡河是32條主要河流之一,也是新加坡的母親河。
要說到這座城市近百年來的發展就不得不提到這潺潺河水。

雖然這條河只有短短的3.2公里,但是新加坡最初就是依靠著這個港口發展成為今日主要的貿易和金融中心。
不管是從前還是現在,在新加坡河口附近的市中心地區依舊是這個國家最有價值的一塊土地。
3
新加坡河駁船

駁船作為昔日重要的擺渡工具,如今成為了最受遊客歡迎的漫遊新加坡河的觀光方式。

登上駁船開啟一趟追溯之旅,沿途你將一睹新加坡標誌性的景點,例如濱海藝術中心、濱海灣、萊佛斯登岸遺址等。
聆聽船上的講解,你可以深入了解從一個不起眼的漁村發展成為今天的國際都會的新加坡的文化與歷史。
4
新加坡國家博物館

了解新加坡歷史與文化最適合的莫過於新加坡國家博物館。
雖說這家博物館建於1887年,是新加坡歷史最悠久的博物館,但在建築設計上充分地體現了當地年輕、創新的精神。

通過館內大膽創新、視角多元的歷史呈現手法,遊客可以體驗超乎一般博物館的截然不同體驗。
5
魚尾獅噴泉

魚尾獅在新加坡很有代表性,到新加坡一定要到魚尾獅公園去打卡。
魚尾獅,虛構為魚身獅頭。
該塑像高8.6米,重70噸,獅子口中噴出一股清水,是由雕刻家,林浪新先生和他的兩個孩子於1972年共同雕塑的,另一座高2米的小型魚尾獅雕像也在同一時期完成。

獅頭魚身坐立在水波上的魚尾獅,其設計概念是將現實和傳說合二為一:獅頭代表傳說中的「獅城」,至於塑像的魚尾造型,浮泳於層層海浪間,既代表新加坡從漁港變成商港的特性,同時也象徵著新加坡當年飄洋過海,南來謀生求存,刻苦耐勞的祖祖輩輩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