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加坡7日訊)為了幫助社區居民解決法律問題,六旬婆婆經過3年努力學習法律課程,今年成功考獲法學學士學位,每月一次為居民提供一對一法律診所服務。
有兩名孫子的張美莉(60歲)在女皇鎮人民協會婦女執行委員會服務26年,在和來自各種背景的居民接觸過程中,了解到他們大多對法律知識不清楚,直接找律師可能得花一大筆費用,她於是開始在2017年每月組織一次法律診所,請來專業律師一對一的為有法律疑惑的居民進行解答,通常每個人有半小時的諮詢時間。
張美莉說,大多數居民的問題是關於如何立遺囑,或是如何處理房產,都是和生活息息相關的問題。她也在去年邀請法律諮詢專家為居民進行了幾場法律講座,讓他們得到更多法律知識的普及。

張美莉花了三年拿到法學學士學位,幫助居民解決法律問題。(受訪者提供)
張美莉告訴記者,年輕時一心只想賺錢,於是修讀了商業管理課程,不過,進入職場後的第一份工作卻是在律師樓幫忙,因此打下了法律知識的基礎。
一直對法律很感興趣的她,在參與人協婦女執行委員會活動後,了解到一般居民對法律知識有如此高的需求後,決定在近60歲那年重返課堂,花3年時間修讀法學課程並順利獲得法學學士學位。
張美莉形容「說遲也遲,說不遲也不遲」,雖然同學都比自己年輕很多,但對她來說他們之間的溝通沒有隔閡,多年的社區經驗讓她知道如何與不同年齡層的人溝通。
張美莉回憶當年30多歲加入婦女執行委員會是「誤打誤撞」,開始時以為只是去唱卡拉OK,後來發現還有粵劇班,激發她唱戲的興趣。祖籍海南的她從一開始完全不會廣東話,現在可流利背出長達16篇的粵語戲曲台詞,為居民表演如《帝女花》等經典粵劇曲目。
興趣小組 為愛編織
「為愛編織」興趣小組,一年編出逾1000個物件送給有需要的人士。
在張美莉的促成下,一個多達60人的興趣小組「為愛編織」近兩年變得非常活躍。小組成員熱衷於編織活動,更重要的是他們很有目標,因為每一個編織品都會送給有需要的人士。
張美莉透露,最初是其中一個做護士的成員,將編織的帽子帶去醫院,送給那些因做化療而掉頭髮的病人。漸漸地,大家也開始編織一些壓力球、年柑等,送給有需要的人。
她說,按照成員們每次的作品數量,估計每年編織的物品超過1000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