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65年8月9日,新加坡脫離馬來西亞,成為一個有主權、民主和獨立的國家。同年12月22日,新加坡成為共和國,尤索夫·賓·伊薩克出任首任總統。建國以後,新加坡人民的集體危機感成經濟奇蹟原動力,靠著勤奮的打拚在逆境中求得生存。 新加坡在建國後尋求國際承認,於1965年9月21日加入聯合國。同年10月新加坡加入大英國協。1967年新加坡也協立東協。作為一個蕞爾小國,世界對於新加坡是否能繼續存在表示疑問,除了主權糾紛,其他重要的問題包括住宅短缺,缺乏土地與天然資源。失業率當時高達12%。
為了吸引外資,政府決定給予外國企業優惠。工業化之迅速使得新加坡的製造業在十年內成為世界主要電子產品出口國。
經濟上卻取得高速發展,很快成為東南亞重要的金融和轉口貿易中心,成為當時的「亞洲四小龍」之一。與此同時,人民的生活水平也得到大幅度提高,住房、教育、交通等問題都得到解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