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加坡國土面積狹小,自然資源相對缺乏,大約90%的食品依賴進口。為確保食品安全,新加坡建立了一套健全的食品安全監管體系,有明確的法規規範食品生產、加工、進口和批發等環節,實施嚴格的安全標準和認證制度。

此外,新加坡也以嚴格的執法確保相關法規、標準落到實處。如果食品不符合安全標準,存在隱患的整批食品都不得在市場上銷售。
在很多情況下,進口食品還沒有「登機」或「裝船」前,農糧與獸醫局就已經開始檢驗、審核工作,確保食品生產條件符合新加坡的安全標準、進口商提交完備的資料證明食品的安全性。
像肉類,蛋類及其產品只能從符合新加坡食品安全標準和要求的經批准的國家/地區的認可來源進口,都要按照以下流程登記,才能售賣。

對於管理進口食品,新加坡首先實行了「最嚴謹的標準」。除極個別本地特色食品外,新加坡的食品安全標準幾乎完全與國際食品法典委員會接軌,從源頭提高保障水平。
比如2016年,來自中國台灣的奶茶「純萃喝」就因含有茶氨酸而被新加坡要求下架。茶氨酸在美國和中國都屬於合法添加劑,但在新加坡卻不屬於批准添加範圍內。直到配方修改後,才得以重新上架。
同時為了減少不合格食品流入,農糧獸醫局專門制定了一套完善的檢驗檢疫程序:
1、檢查生產食品的農場或加工廠;
2、對上交的資料進行嚴格地審查,以證明其安全性;
3、在關卡檢查進口食品,或者在實驗室抽樣化驗。
新加坡的食品安全管理甚至還被中國借鑑,用在了新加坡星橋企業(現為星橋騰飛集團)和吉林省吉林市共同開發的中新吉林食品區。新加坡農糧獸醫局的數位專家參與建設,借鑑新加坡管理經驗來打造食品安全綜合保障體系(IFSS),足以可見其管理的優秀。
但即便如此,新加坡仍然會出現進口食品不合格的案例。這是因為不能對每一批次的食品都按個進行檢查,對於資料審核通過了的進口商,一般是定期抽查。因而難免會有漏網之魚……
針對這個問題,新加坡決定於2019年4月,成立一個新的食品安全監管機構——新加坡食品局(SFA)。它將整合目前由新加坡農業食品獸醫管理局(AVA)、國家環境局(NEA)和衛生科學局(HSA)所管理的與食品有關的職能。
以後,SFA將負責整個供應鏈的食品安全監管。這一決定無疑會加強政府對食品相關方面的監管,加強食品安全。
新加坡國際企業發展局表示,新加坡政府在食品衛生方面的要求相當嚴格,通過制定食品安全計劃,實現了食品來源的多元化以及本地食品生產的優化。因此其消費者也樂於接受不同理念的外國食品,並具有良好的食品安全與健康意識。
同時,新加坡的地理位置及貿易樞紐地位還令其成為重要的食品出口市場。新加坡的進口食品約有20%~25%會再出口到其他國家。以中國為例,食品已經成為中新雙邊貿易來往最重要的領域之一。

OS集團全資子公司OC有機薈。如果您想了解更多關於有機產品的知識,想讓自己和家人變得更健康,可以掃描下方二維碼進入中國有機薈官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