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加坡一直在致力於提升本地的醫療水平及改善醫療環境。
提升中醫水平
政府將以多管齊下的方式,提升我國中醫師水平,包括已成立小組為新註冊的中醫師擬定一套系統化的臨床培訓計劃,同時也探討如何把高水平中醫師,納入國家的醫療管理制度。
衛生部長王乙康在同濟醫院建院155周年及同濟醫藥研究院創立20周年的慶祝晚宴上致辭時,就如何強化本地中醫水平和相關領域的發展,發表了談話。

他說,由衛生部和本地中醫團體成立的工作小組,已初步為新註冊的中醫師擬定一套系統化的臨床培訓計劃,以將加強中醫師的看診能力,協助他們獨當一面,展開臨床門診。新註冊的中醫師可自願申請參加這項計劃,課程和評估的過程為期一年。
為加強職業與薪酬的吸引力,王乙康表示,衛生部和本地中醫團體去年成立了臨床培訓工作小組和職業與薪酬工作小組,分別探討中醫臨床培訓計劃和職業與薪酬指導原則。
職業與薪酬工作小組計劃制定一套結構化的職業發展和薪資框架,讓從事臨床工作的中醫師能夠得到認可。框架有四個等級相應的專業職稱,鼓勵中醫師精益求精,不斷提高專業水平。

「通過這些發展規劃,我們希望能夠吸引更多立志成為中醫師的人士投身中醫藥行業。兩個工作小組目前正在籌備詳細的計劃書,提呈給衛生部。衛生部將在確認細節後公布詳情。」
衛生部也將探討如何把高水平的中醫師納入國家的醫療管理制度,為「健康SG」策略貢獻。
健康SG計劃
著重預防護理的「健康SG」計劃預料將在明年率先讓60歲及以上的年長族群加入,之後再擴大至其他年齡層。
衛生部針對「健康SG」計劃,向6000多名國人和利益相關者展開了諮詢活動和網上調查。衛生部發表文告說,在當局接觸的國人當中,每三人就有兩人支持固定看同一名家庭醫生的做法。國人在選擇家庭醫生時,一般會考慮診所的等候和營業時間、所提供的服務,以及他們是否能同家庭醫生相處。

參與諮詢活動的公眾希望能保留個人選擇權,一些人擔心他們在搬家後,無法繼續看同一名醫生。對此,衛生部表示,當局將給與人們更多靈活性。
一些患有慢性疾病的年長國人認為,綜合診療所的藥物價格更加負擔得起,他們更習慣到綜合診療所看醫生,這導致他們無法看同一名醫生。對此,衛生部將檢討私人診所的慢性病藥物價格。
另外,每四名國人當中,就有三人認為,這項計劃能讓他們達到健康目標,並定期複診。受訪的公眾也希望當局能採取更綜合性的方式,把每日活動融入健康計劃內,例如:為人們提供健康積分或折扣禮券、通過手機用程序記錄和追蹤健康目標等。
衛生部表示,當局將同本地醫療體系合作,加強和改善社區健康計劃,同時為私人診所提供支持,協助他們為病人和居民提供護理。
衛生部將從今年11月起,調整急症醫院和社區醫院標準藥物清單下的藥物津貼。
衛生部發表文告說,當局將改變做法,不再將標準藥物清單下藥物的津貼劃一定在50%,而是根據病人的家庭人均收入進行支付能力調查後,給予50%到75%的藥物津貼。低收入者將獲得更多津貼。
提供急需用品
全島首個設在社區的藥物販賣機位於實龍崗北4道第536座組屋底層,若該區居民半夜身體不適又急需藥物,就可到販賣機購買所需用品。
這款藥物販賣機是本地起步公司SmartRX和益生藥行共同合作的項目,販賣機目前售賣60多種常見藥物和醫療用品,當中包括普通感冒、腹瀉、胃炎和皮疹等藥物。
販賣機配備遠程諮詢服務,這部販賣機也提供遠程諮詢服務,公眾若對藥物有疑問,可以在早上9點至下午12點選擇遠程諮詢服務。公眾可通過販賣機的螢幕向藥劑師諮詢有關該購買哪種藥物,以及服用方法等問題。另外,販賣機目前提供中英文兩個語言選項。

該販賣機全天候運作,這會為附近公眾帶來不少便利,他們無需搭車或排隊買藥。販賣機目前只出售藥物和醫療用品。不過唐秉衡說,日後可以在販賣機旁安裝健康倉,為用戶提供遠程看診,到時公眾也可以依照簡單的步驟,檢查自己的血壓、血糖、心跳、血氧飽和度、體溫和體重等。
本地因為社會老齡化,再加上更多人患上慢性疾病,需要社區的長期護理。販賣機等設備和計劃能將醫療護理服務帶進社區,為居民提供更大便利。
醫療津貼
衛生部將從下個月起,分階段落實本地醫療系統津貼框架的調整措施。
在第一階段,也就是從下個月1日起,病人通過藥物援助基金所獲得的藥物津貼將調整。每月家庭人均收入介於2800元到3300元之間的本地公民將可獲得50%的津貼,家庭人均月入介於3300元到6500元之間的國人則可獲得40%的津貼。
在第二階段,也就是今年11月起,急症醫院的住院護理和日間手術、社區醫院的住院復健和亞急症護理服務的津貼框架調整措施將生效。到時,當局採納的支付能力計算方式將從現有的個人收入,改為以家庭人均收入為準。政府醫院B2級和C級病房也將採用統一的津貼框架,津貼額度介於50%到80%。

社區醫院的最低津貼水平將從20%調高到30%,最高津貼水平則會調高到80%。
專科門診診所的門診服務津貼框架則從明年1月起調整。家庭人均月入超過3300元的病患所能享有的津貼將劃出兩個新組別。家庭人均月入介於3300元到6500元的,津貼為40%,6500元以上則是30%。
衛生部是在去年三月宣布,將分階段調整醫療津貼框架,為需要更多支持的病人提供更多津貼,鼓勵病人選擇在最適當的醫療機構接受護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