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者按:大家有沒有看過《音樂之聲》呢?網友「三吉」在《新加坡眼》APP上發布文章,說百老匯來新加坡演出啦!以下為網友全文:
周末,百老匯來新加坡演出《音樂之聲》,不愧是音樂劇的殿堂,藝術家們的表演一如既往地令人震撼。雖然這個故事很多人已經爛熟於心,但是看到舞台上修女瑪麗亞的熱情樂觀,特拉普上校的板正忠誠,七個孩子的古靈精怪,仿佛電影中的人物都變成了你身邊的朋友,那樣的鮮活、感動。

劇院座無虛席,觀眾翹首以盼 60年代的那部電影版《音樂之聲》,堪稱經典。對我而言,記憶最深的是瑪麗亞帶孩子們去阿爾卑斯山野餐的場景。鬱郁青山,層巒疊嶂,穿著窗簾改製衣衫的孩子們,在草坪上和他們的家庭教師一起合唱經典歌曲《哆來咪》。他們天真無邪,對音樂和自由充滿了好奇和嚮往,那山人云海融為一體的畫面,也令人神往。今天的話劇沒有展示這個場景,一筆帶過,但是卻更加突出了國之大愛,家之小情的主題。這可能就是音樂劇的魅力,不拖泥帶水,卻抽象雋永。如果對故事不太了解的人,大概很難彌補這缺失的畫面,畢竟阿爾卑斯山的浩渺,怎可一言而盡。

《音樂之聲》電影劇照
看到最後,我的眼淚還是掉了下來。愛國主義情懷永遠都是讓人淚目的最後一道防線。我憋著憋著,但是當看到納粹主義的旗幟遮天蔽日,特拉普一家卻仍舊堅韌頑強時,不禁偷偷抹淚。再小的國家也有身懷傲骨的人們,再兇猛的魔鬼也無法吞噬自由的靈魂。這家人最後的逃亡也許是寓意著他們的祖國保留了「真善美」的火種和希望。
演出結束,掌聲雷鳴般持久不斷。我在給不理解劇情和問我為什麼流眼淚的孩子解釋一些關於二戰的背景,也許生在當下的小朋友並不能明白被侵略和流離失所意味著什麼,對他們來說《雪絨花》寧可只是單純在讚美一朵美麗的白花。

演員謝幕,觀眾掌聲雷鳴不斷
藝術來自生活又高於生活,當你了解了生活的本質以後,那「哆來咪」就不僅僅是鍵盤上的123三個音符,中國人說,一生二,二生三,三生萬物。音樂無國界,愛與自由不可被辜負,「哆來咪」 也許早已經暗示,美妙的歌曲是由簡單的符號譜寫,偉大的民族需要渺小的每一個人去維護。 (圖文來自新加坡眼APP網友三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