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許多中國年輕男女開始在網上征「嘴友」。(海峽時報示意圖)
作者 王震宇
時下交友應用多不勝數,應用上的男女更是形形色色,各有所需。
一些努力尋找適合過下半生的另一半、一些則只想認識新朋友擴大社交圈,也有一些只是為了物色「有性無愛」的伴侶。
對於後者這一群體的戀愛觀,有些人可能無法苟同,倘若你以為「炮友」關係已經超出可被接受的範圍,一個網絡新用語應該更會讓你滿腹疑惑。
近來,「嘴友」一詞在中國十分紅火。
許多中國年輕男女開始在網上征「嘴友」,簡單來說就是與陌生人「只接吻不戀愛」。
網上也流傳著一個非官方定義:
雙方約定只接吻但不建立戀愛關係。除了相約接吻,不得干涉或介入彼此的生活,而且任何一方隨時可終止關係。同時,他們會嚴格區分「嘴友」和戀愛關係,不會輕易讓「嘴友」轉變為「戀人」。
據悉,這種新穎奇特的親密關係之所以會走紅,源自於有網友開始在網上徵召「嘴友」。
後來中國一些大學校園裡的學生在告示板上,也出現了征嘴友的信息。於是乎,無論線上線下,這種有點扭曲的戀愛觀就逐漸流行起來。
滿足私慾,還能省錢?

嘗試過「嘴友」的中國男女直言,投入這種關係,能滿足他們「無需戀愛又有戀愛滋味」的需求。(海峽時報)
此現象爆紅後,引起當地媒體報道。根據中國網絡媒體《澎湃新聞》,許多中國年輕男女開始與素未謀面的人約會,見面後只向對方純「索吻」。
報道也指出,大部分人和嘴友見了面親吻後,就斷聯再也不見。
不想先「確認過眼神」再投入一段感情、只對「確認過嘴唇」充滿遐想和興趣的年輕男女,究竟抱持著什麼樣的心態?
一名念美術系的女學生告訴《南華早報》,她之所以加入找尋「嘴友」的行列,是因為她花費太多時間和精力撰寫論文及忙於課業,沒有多餘的心思經營一段正式的戀愛關係。
她補充說,要找個炮友就太超過了,找個「嘴友」剛好就能滿足她的需求。
「一段正式的男女關係,需要雙方經歷長時間互相了解彼此。我覺得我沒有足夠的經驗去處理這樣的感情關係,也沒有心理準備當別人的女友。」
受訪男生也持相同意見。
就讀北京一所頂尖大學的男大生坦言,親吻能夠滿足生理及心理上的需求,但相比起性關係,又不會牽扯太多個人情緒,相對沒那麼複雜。
這名男生還提出了一個實際考量——不用花太多錢約會,又能有約會的感覺。
「探尋嘴友能在省錢的前提下,滿足很多人的需要。一般上,生理需求比起一個人的三觀和責任感來得更重要,這也是為什麼如今很多年輕人都會找嘴友。」
綜上所述,年輕男女找嘴友,通常都是不願或沒空談戀愛,又想有戀愛的感覺,同時又想守住底線不想經營無附加條件(no strings attached)的性關係。

(海峽時報)
另一邊廂,有專家認為,嘗試「嘴友」的年輕男女,其實更多的是體現他們內心的不自信。
南京大學心理健康教育與研究中心原主任費俊峰說,找「嘴友」並非真正的戀愛體驗。這說明這些人缺乏邁入親密關係的勇氣,對自己的不自信,也是對別人的不信任。
「(他們)想要親密,但又害怕真正的戀愛。他們有很多的擔心,擔心自己處理感情的能力,不敢追求純粹的性關係。」
新加坡男女:單純接吻並不單純?
對於「嘴友」,紅螞蟻的第一反應是「傻眼+不解」。 但同時也很好奇,新加坡年輕男女會如何看待這個在中國引發熱議的戀愛新趨勢?
這個議題先是在螞蟻窩中引起一番討論。
紅螞蟻的小夥伴中,有的直接看傻眼;也有未婚者認為「有性慾望算正常,但只要親吻感覺精神失常」。
有孩子的坦言「總好比只追求性關係好」,但已婚的男蟻卻「感覺會很空虛,是種不自信的表現。」
紅螞蟻也在朋友圈裡做了一個小調查。綜合所有人的反饋,基本上可分為幾種看法:
一、什麼來的,無法接受!

本地男女內心獨白:純親吻不戀愛,根本不單純!(網際網路)
「我不能接受……可能是我思想傳統、不夠開放,但我認為如果要和另一個人親吻,就代表著有更進一層的關係。另外,我覺得朋友和情侶的界限應該分清楚。」
「我還以為這是非常洋派的行為,但原來亞洲國家也能接受。」
「我實在不明白這些人是怎麼想的。」
二、怎麼可能「純親吻」,還是會有風險啦!
「我了解為什麼有些人想找嘴友,但我覺得還是會涉及一定的風險,要和對方達成共識,規定除了親吻什麼事都不會做,感覺是個灰色地帶。」
「每個人確實都有慾望,又不想開始一段認真的戀愛關係,從這個角度來看,嘴友的風險相對來說比較低,但如何完全不投入任何情緒和情感,有一定的難度。」
「這好比是『入門款』,在一些嘴友關係中,是否還會進一步延伸至其他關係?一些人會否要得更多?其實很難拿捏,也是個未知數。」
三、開心就好……但有點不衛生?
「我沒有太深刻的感覺,但想親吻別人是正常的。況且,如果是你情我願的事,有何不可?」
「在疫情時代找嘴友,太扯了吧,不怕危險嗎?」
「和陌生人一碰面就親吻,好不衛生。」
順道一提,紅螞蟻的朋友圈,大多都是接近30歲或已邁入「三旬」的男女,目前還沒找到在念大學、或剛步入社會的小弟小妹詢問看法。
他們會不會也和中國時下年輕人一樣,對「親親不交心」的態度更開放,更能接受?
只能說,都市男女尋找伴侶的定義一直在演變:
從找個人私定終身,演變為找個人陪(睡),到現在只想找個人親。雖然接受度見仁見智,但當中反映出的多元化觀念也甚是有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