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統計,新加坡本地每十個60歲以上的人中,就有一人患有失智症。到了2050年,本地失智症者預計將達到18萬7000人。新加坡國立大學醫學組織為我們提供了一項針對此病症的最新研究,一起來看看吧。
國大醫學組織研究 如何預防失智症

來源:bing.com
新加坡國立大學醫學組織展開了一項針對有失智風險的年長者的研究,該研究為新加坡一項減緩年長者認知障礙和身體衰弱的干預研究(SINgapore GERiatric intervention study,簡稱SINGER),以FINGER多途徑共同干預可預防老年痴呆研究為方法,通過定期有氧運動、飲食管理等多種非藥物治療的干預方式,對樂齡人士的身體狀況進行為期兩年的監測。
參與者將定期接受免費體檢,並獲得有關營養建議、腦力訓練、運動以及控制「三高」 的健康指導,掌握更健康的生活方式,以延緩年長者認知衰退、身體虛弱及痴呆的風險。
該項目計劃招募1200名樂齡人士,均為年齡介於60歲至77歲,且不常運動或飲食習慣不佳的,或患高血壓、高膽固醇、或高血糖等失智症風險較高的年長者。

來源:bing.com
研究計劃將他們分成兩組,一組在團隊的監督下,定期運動、進行認知訓練、營養及三高風險管理。另一組則採取自主管理,以進行更全面的對比研究。
自去年8月以來,國大醫學組織已招募了350多名參與者,招募活動預計將持續至明年年底。
每名成功參與研究的樂齡人士會免費得到一條健身彈力帶和一台用於上課的平板電腦,在完成為期兩年的研究與評估後,即可擁有這台平板電腦,無須歸還。
本地前電視藝人參與研究
耶偉強
本地前電視藝人耶偉強(75歲,退休)於今年6月加入了這項研究計劃。 耶偉強每周進行兩三次彈力帶的訓練以減緩肌肉萎縮。他說:「我們這個年紀很容易有記憶衰退的問題,所以要提早預防失智症,參與這個研究利己利人。我們以為運動就是散散步或者慢跑,往往缺少專業的知識和指導,這個有愛心的團隊會給我們提供專業諮詢。"

來源:8world.com
他呼籲年長者一同參與學習健康的生活方式,以延緩或預防失智症。

來源:nus.edu.sg
研究成果與專家建議
研究表明四成的失智病例,可以通過改善生活方式預防。

來源:bing.com
專家建議
芬蘭一項研究顯示,擁有良好生活習慣的年長者記憶力會增強40%,慢性疾病發病率減少六成。 專家建議成年人通過運動降低認知能力下降的風險;戒菸;食用海鮮、豆類、堅果、穀物等食物,特別推薦用橄欖油烹飪;停止有害飲酒;為輕度認知障礙的成年人提供認知訓練。

來源:bing.com 2018年至2019年間,該項目已成功完成對70名年長者的試點研究,並獲得全國醫學的觀察研究,研究結果將能幫助更多本地年長者及早預防失智症。
老年失智症主要表現
智力方面
出現抽象思維能力喪失、推理判斷與計劃不足、注意力缺失等現象。
人格方面
出現興趣與始動性喪失、遲鈍或難以抑制、社會行為不端等現象。除此之外在記憶方面出現遺忘,地形、視覺與空間定向力差;在言語認知方面出現說話不流利,綜合能力缺失等。

來源:bing.com
失智症具體十大徵兆
1. 記憶力下降,尤其是忘記最近的事情;
2. 無法完成熟悉的任務;
3. 語言表達障礙,經常忘記簡單的單詞,或者到了嘴邊卻不知道怎麼表達;
4. 出門經常迷路,記不住日期,甚至分不清晝夜;
5. 判斷力受損,例如在沒有價值的事情上花很多錢,或者吃不新鮮的食物,甚至橫過馬路;
6. 失去理解,在與人交流方面存在一定的障礙,跟不上別人的談話思路;
7. 物品或金錢被放錯了地方比如水果放在衣櫃里,襪子放在餐桌上;
8. 情緒無端波動,或者情緒變得冷漠、麻木;
9. 性格改變,可能會變得困惑、偏執、恐懼、易怒、焦慮、抑鬱等;
10. 失去興趣,失去個人的愛好,讓人對之前的喜好不再感興趣。
如果年長者出現以上徵兆,則需要引起重視了。如果家中有年長的老人,也要多關注他們的健康情況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