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世界銀行發布2023物流績效指數(Logistics Performance Index,簡稱LPI)報告,新加坡位列第一。
從2018年到2023年,新加坡在全部六個維度的評分都有所提高,整體進步可謂一馬當先,因此LPI綜合得分從2018年的4.0提高到2023年的4.3,排名也從第7位躍升至第1位。
本期物流績效指數報告覆蓋139個國家和地區,基於對來自跨國貨運代理和主要快遞公司的物流專業人士的調查評估,由海關和邊境管理效率、貿易及運輸相關基礎設施質量、國際貨運競爭力、物流服務質量、貨物追蹤能力及貨運時效6個部分構成,單項指標滿分為5分,最後計算平均值得出LPI評分。
2023年的報告還納入了新的評估指標,如全球貿易的實際速度。這些數據被用於量化港口和機場的延誤以及國際連通性。
新加坡此次榮登榜首,各方面都表現優異,尤其在物流基礎設施、全球連通性和高效可靠性方面優勢盡顯。
01完善的基礎設施建設
新加坡在「及時性」和「基礎設施」方面的亮眼表現歸功於在海關程序和基礎設施方面不遺餘力的投資。
在空運方面,未來樟宜機場的年貨物吞吐量將從300萬噸提高到540萬噸,並將通過三條跑道系統為運力的提升保駕護航。
在海運方面,預計到2040年,大士港口的年吞吐量將達到6500萬個標準箱,並將成為全球最大的全自動化貨櫃碼頭。
未來,新加坡還將繼續加大對物流基礎設施和服務的投資,進一步提高新加坡作為全球貿易中轉樞紐的能力,持續保持領先地位。
02廣泛的全球聯通性
「連通性」也是新加坡顯而易見的優勢之一,不僅與全球600個港口相連,還通過新加坡港務集團(Port of Singapore Authority, 簡稱PSA)與全球主要航運公司的緊密合作,在轉運行業中保持領先地位。此外,全球性的廣泛合作還確保了航運的靈活性和確定性,一旦出現航線中斷的狀況,都能有現成的替補方案。
除了四通八達的航運網絡,新加坡還擁有一個由27個自由貿易協定組成的強大網絡,並繼續尋求建立國際合作夥伴關係。作為東協成員國,新加坡簽訂的13個雙邊自由貿易協定與11個區域自由貿易協定涵蓋了全球最大的部分貿易協定,包括東協-中國、東協-印度、東協-中國香港之間的自由貿易協定。
03現代化的高效性與可靠性
完善的基礎設施和優異的連通性奠定了新加坡的貿易樞紐位置,與此同時,新加坡在科技領域持之以恆的創新發展更將為物流行業注入新活力,引領新未來。
新加坡的海港碼頭配備了現代化的貨物處理和配送設施,如冷鏈設施、貨櫃貨運站和全自動電動堆場起重機系統,將在確保運輸可靠性的同時,大幅提高效率,並徹底改變港口與供應鏈的管理。
作為智慧港口,大士港口還將利用人工智慧和物聯網等先進技術,提供綠色和可持續的解決方案,包括無人駕駛的自動導向車輛、用於偵察海盜等航運異常情況的智能傳感器、以及用於預測航運擁堵點的數據分析設備等。

新加坡政務部長
劉燕玲
「新加坡為企業提供了令人信服的理由將供應鏈管理活動錨定在這裡。」航運和物流巨頭馬士基也將在新加坡設立第二個區域配送中心。「這將使新加坡成為供應鏈網絡中的一個主要物流樞紐,服務於高價值的垂直行業,如醫療保健、生活方式、鞋類和服裝以及消費品。」
近年來,眾多智能物流企業也紛紛選擇出海新加坡,利用新加坡供應鏈和物流行業的韌性,推動物流和運輸企業的自動化轉型,以便更好地服務更廣闊的東南亞市場。
內容來源:企航新加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