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小六會考即將來臨,有些家長擔心孩子作答時因為沒有給出「標準答案」而損失寶貴的分數。(海峽時報)
作者 許耀泉
看了標題後,會不會懷疑紅螞蟻腦袋出了問題:5x8 和 8x5 的答案不都是40嗎?
還有,如果問你地上的水窪為什麼過了一陣子會消失不見,你回答:水窪的水蒸發了,這個答案未必足夠!
這些小學題目看似簡單、不具殺傷力,卻困擾著不少新加坡家長。
前天(8月3日)就有家長致函《海峽時報》,分享了他孩子的科學老師對上述水窪蒸發題的理想答案,並直言:
「正是因為要求念科學的小學生達到這個精準度,家長才不得不向補習中心屈服,將孩子送到那裡學習『正確的答題技巧』。」
科學題答案要有「關鍵字」才算正確?

地面上的水窪為什麼會消失?(Jamsari Ahmad)
所以要解釋水窪為什麼消失,答案要多精準?
據上述家長透露,他孩子的科學老師提供的標準答案是:
「水窪表層的水吸收了熱能,因此蒸發,化為水汽。」
老師解釋道,這是因為學生必須在答案中展示自己掌握的科學概念。
在9月底舉行的小六會考即將來臨之際,不少家長可能認為,考官在批改科學考卷時,只接受包括「關鍵字」的答案。
《海峽時報》就此詢問了教育部,得到以下回覆: 只要學生的答案切題、清楚表達出準確的科學概念,就能得分。
教育部發言人補充說,當局鼓勵學生在解釋科學概念時,用自己的表達來呈現對科學概念的理解,像上述的水窪題,學生可以說水「蒸發了」或「化成了水汽」,因為這些答案都顯示學生明白水已經從液態轉為氣態。
「學習科學的重點是培養學生探索、理解和解釋科學現象的能力,不是提供標準答案或複述關鍵詞。」
接受《海峽時報》訪問的另外兩名補習業者則說,所謂的「關鍵詞」其實是用來形容或解釋科學概念的詞彙,如「光合作用」、「蒸發」、「凝結」等,要準確答題多數會用上。學生固然可以用自己的表述來答題,但前提是他們懂得如何準確地用自己的表述來形容相關概念。
5x8 和 8x5 竟然不一樣?
看完科學題,該輪到數學題了吧!
5x8 和 8x5 如果是簡單的乘數題,那就完全一樣。但一道小學三年級的數學題早前在網上引起了熱議:
金太太給了每個家庭5公斤的白米。她給8個家庭送了白米。請問她一共送出多少白米?
一名網民的孩子以 5x8 計算出答案,老師批改時卻認為這個答案不對,正確答案應該是: 8x5。

(Reddit論壇截圖)
根據以上的截圖,老師在kg(公斤)底下劃紅線,顯示答案還漏了「公斤」這個單位。
這可不是老師挑剔。
國立教育學院前講師葉萬夏博士告訴《海峽時報》,解答這道題的時候,最重要的是要確保學生了解5和8分別代表每一袋白米的重量和獲贈白米家庭的數量,因此無論是5kg x 8 或者 8 x 5kg,並得出最終答案40kg,都能接受。
也就是說,老師在改作業的時候,需要鑑定學生是真正理解問題,還是只是盲目將5乘以8,僥倖得出答案。
因此,如果這名學生在5的旁邊填上kg,說不定就對了。
好了,看了這兩道問題,是時候問問關鍵問題了。
為什麼課本里的例題跟習題和考題的難度差得那麼遠?
「考題太難」是每年小六會考後幾乎必定出現的投訴,尤其是數學。
教育部發言人回復《海峽時報》詢問時說,小六會考包括考驗基本知識、難度一般和具有挑戰性的考題,以便衡量每名學生對各個科目的掌握。
因此,歷年小六會考都會有大約15%的考題屬於「具有挑戰性」,一般的課本和作業簿也一樣,會包含小部分難度較高的習題。

無論是會考考卷、作業簿或參考書,都會有一部分難度較高的題目,考驗學生對該科目的掌握程度。(海峽時報)
補習業者也直言: 「小六會考試卷如果沒有難度,所有人都會考到好成績,要從表現好的學生中篩選出表現更優異的學生,就更困難了。」
如果更具挑戰性的考題只占15%,那麼我們是不是應該教導孩子在應考時,也要保持大局觀:別執著於無法解答的那幾題,而是專注做好自己能解答大部分考題?
但是,望子成龍、望女成鳳是父母的天性,有多少父母真心能接受自己的孩子無法解答更具挑戰性的考題,因而掉落在「表現更優異」那一組之外?或許這才是真正的問題所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