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智慧城市走進公眾視野多年,智慧園區、智慧樓宇也已進入實踐階段,有數據顯示,在美國和日本,新建樓宇中60%和70%都是智能樓宇。隨著5G浪潮來襲,國內園區和寫字樓紛紛搶登「5G」快船,除了網速更快、體驗更佳,智慧還會帶來哪些改變?其投入、產出該如何計算?有哪些經驗可以學習?
新加坡是最早推行智慧化的國家之一,被稱為「大數據治國」,本篇來稿以「榜鵝新鎮」為案例,詳述了在「智慧國」國策之下,一個以種植、養豬和橡膠為主業的新加坡小鎮,是如何通過智慧化實現工作、學習、生活、休閒於一體,並開始吸引高科技企業投資進駐的。
新加坡是全世界最早推行「政府信息化」的國家之一, 在服務深度上位居世界第一, 尤其是在智慧城市建設方面。新加坡政府分別於2006與2014年提出「智能國2015」和「智慧國2025」計劃, 致力於全球第一個智慧國的建設,強調「連接Connect」、「收集Collect」和「理解Comprehend」的3C核心理念;以「創新Innovation」、「整合Integration」和「國際化Internationalization」作為建設原則。目前「智能國2015」已經順利完成,正在實施「智慧國家2025」計劃。

為何是智慧國,而不是智能國?其實這兩詞有些實質性的內涵差別的。「智能」源於人工智慧領域,各種用途的機器人和自動生產流水線是典型代表,意在以智能機器取代人,最大限度降低人在其中的作用,賦予智能機器最大權限。智慧國在理念方面強調信息技術更廣泛深入的運用,不僅沒有忽略人的因素和作用,反而更加強調人在其中的主觀能動性,大量數據匯聚只為提供決策參考依據,並不能取代人來做出各種決策。「實際上,智慧國就是通過現代科技,讓全體人民,無論老少,都能受惠。包括年長者的日常生活能得到改善。」 —— 總理李顯龍兩年前的講話中就曾談到過這個問題。
新加坡建設智慧國/城市的驅動力究竟在何處?近期新公布的2019年新加坡總體規劃草案中提到了整體發展目標是要努力為所有年齡段的人群創造一個經濟充滿活力和適宜居住的家園。建設智慧城市正是為了實現這一遠景而制定並付諸實施的。
怎樣的城市或者國家稱得上是智慧城市或國家呢?宜居、高效、安全和生態是四大特徵,而新加坡為此制定了具體框架,主要涉及幾個方面:
1、智能規劃 —— 運用計算機模擬和數據分析來改善城鎮、區域和建築的規劃和設計方式;比如充分考慮老少群體居住活動的需要,功能布局、建築結構、道路設計和路面寬度等等;
2、智能環境 —— 將居住地和傳感器網絡聯繫起來,實時獲取溫度濕度數據信息,創造更舒適的居住環境;
3、智能交易平台 —— 將相關地產商業交易活動設置於網絡交易平台,便於交易和信息匯總;
4、智能生活 —— 住宅內智能基礎設施為智能家居鋪平道路;也包含涉及醫療、教育、工作、休閒等方方面面。
5、智能社區 —— 利用數據分析和信息通信技術更了解居民,加強社區聯繫。
為此,負責居住、產業、交通等發展的建屋發展局和裕廊集團等相關政府部門都已建立了相應的智能控制中心,對各鎮、各產業園物業的能源、水和固廢處理情況進行實時監控;負責收集整合各種數據信息,構建大資料庫;促進城市/園區規劃和建築設計,協助市鎮理事會和園區物業的管理。

建屋局控制中心

裕廊集團控制中心
上述框架勾勒了新加坡智慧國/城市的雛形。
雖然新加坡制定的是國家發展計劃,但由於新加坡是一個城市國家,所以該發展計劃某種程度上也是一個智慧城市的發展計劃。
概念看上去比較抽象,但生活其中,個體感知是非常具體的,要體會這一點,榜鵝新鎮是一個非常有代表性的案例。
榜鵝是新加坡第一個智慧生態新鎮,位於新加坡東北部,截至2017年底總人口約14.6萬人;總面積9.57平方公里,其中住宅面積 3.74平方公里,占總面積的30%,人口密度為1.5萬人/平方公里。和其他新加坡的新鎮一樣,榜鵝前身是甘榜鄉村,以養豬種植橡膠為主。

榜鵝在新加坡的位置

榜鵝夜景
開發榜鵝新鎮是1996年年8月由當時的總理吳作棟宣布的,稱為「榜鵝21」計劃。因受到1997年亞洲經濟危機和2003年新加坡建築業的影響,「榜鵝21」發展沒有完全依照計劃建設實現。到2007年8月,現任總理李顯龍為榜鵝新鎮提出了新的願景,並推出了「榜鵝21 +」計劃,以重振該鎮。發展目標是打造「工作、生活、休閒、學習」於一體的21世紀智慧生態新鎮。經過多年的建設,目前已初具規模。
首先,新鎮整體是通過智能規划進行設計的。規劃設計過程中通過建模進行風速、風向模擬,協助規劃人員決定功能布局、各類建築物(公共、住宅、商業、學校、交通等)的表面以及道路、走廊位置,降低環境的溫度和改善通風;通過太陽照射量及區域的模擬,協助計劃者決定綠色植物種植區域,安裝太陽能電池板,以降低環境溫度;通過對太陽陰影的模擬,決定戶外設施的具體位置,確保設施能可持續地有效利用,降低成本。
特別是居住在社區里,在公共空間內到處都能體會到智慧兩個字。比如智能氣動廢料輸送系統。每家每戶每天都要倒垃圾,組屋每層都有垃圾槽,垃圾設兩槽分類,傳感器實時監控垃圾廢物量,一旦到達一定的量,管理人員就會及時到場收集清理。再如:公共空間內的智能灌溉系統。公共空間澆花澆樹需要耗費很多人力物力。運用此系統,傳感器不斷監控土壤中的水量,數據被送入自動化管理系統。所以,何時缺水,系統就會安排自動澆水。還有節能燈、電扇、停車照明系統等等。
其次,榜鵝除了細微之處見智慧,還不忘在重大基礎設施方面加入這一元素。榜鵝水道是榜鵝的地標元素,2011年耗資2.25億新元建造, 全長4.2 公里,是新加坡最長的人工水道,建成後獲得2012年美國環境工程學會頒發的「環境永續開發特獎」、國際水協會的「全球卓越成就獎」等多個國際獎項。

榜鵝水道

榜鵝水道
水道的設計建設充分融入了休閒生態元素,除了潺潺流水,兩岸綠意盎然,生機勃勃,既充分發揮榜鵝市鎮瀕水的地理特性,也營造出了榜鵝昔日的鄉村韻味,盡顯水和綠的美麗與魅力。
如何讓人造渠道里的水成為活水,同時確保水質清潔,是其中一個挑戰。據媒體報道,管理部門在水道兩旁種植了紅樹林,每50米裝置一個增氧機,這兩個方法能幫助保持水質。增氧機能夠把地底層的水吸上來,然後增加氧氣。氧氣能夠防止海藻滋生。兩旁的環保排水溝經過特別設計,能夠為地面流水做基本凈化,之後才把水排入蓄水池。而這些設計最終落實到運行管理都是靠智能系統進行運作的。

榜鵝水道
此外很重要的一點,有居住就要有就業。榜鵝鎮專門建立了榜鵝智能數碼園區,目前正在開發建設中。建設此園區的目的,一是打造新加坡智慧國的智能綜合實驗區,吸引一批高增長的科技公司入駐,重點關注網絡安全、數據分析、人工智慧等新興領域的科技公司;二是解決新鎮內的居民就近就業就近入學,提供優質的生活娛樂設施,將生活、工作、娛樂和學習有機地融合在一個空間內。
園區由裕廊集團主導開發,總面積50公頃,未來預計可新增約2.8萬個工作崗位,園內有新加坡理工大學新校區(數字科技與網絡安全)、研發辦公大廈和地鐵站等相關設施。裕廊集團計劃與新能源集團聯手,規劃在園內設立首個智能電網商業園區,透過潔凈能源及智慧創新科技,協助園區業者提高能源效益、節省能源成本以及降低碳排放量。

榜鵝智能數碼園區模型
在榜鵝的公共空間、大型基礎設施和園區,我們都看到了智慧的足跡,那麼走入每家每戶,智慧又在哪裡呢?智能設施可以落實到住家的每個插座,每個開關,每個電器。建屋發展局著重推廣以下兩個系統:
智能生活方面,為了更好地照顧家中老人,通過感應器監測他們的日常活動和精神狀態,如果發現異常會及時發送信息給親屬。這樣方便各自的日常生活。

老齡照顧系統

設施管理系統
通過手機應用程式整體控制家用水電費用,並能實時監控水電用量的高低時刻和每個電器的水電耗量,還可遠程開關。這樣省錢又環保。
除了榜鵝新鎮的整體開發實例,新加坡也正在進行很多相關應用的開發,涉及方方面面。比如:

全島數字化停車
通過手機停車應用程式全島數字化停車(Parking.sg),駕駛員可直接支付在全島1100個公共停車場的停車費,停車時間可精確到分鐘,經濟省力;目前推出半年已吸引25萬人使用。
人生旅程助手(家庭)(Moments of Life(Families)是智慧國戰略項目之一,根據公民在生活中某些關鍵節點的需求,整合提供相關信息和服務。這使公民可以與政府進行更無縫更便捷的聯繫。如新生兒報生、申請嬰兒花紅、查詢學前教育中心及幼兒預約看診資料等,方便六歲以下兒童的家長通過這個一站式平台使用相關服務和查詢資料。此外還將新增學齡兒童支付學費和60歲及以上老年人的服務板塊,使之成為人生旅程各個節點的助手。

人生旅程助手(家庭) (Moments of Life(Families)
來新加坡旅遊考察過的國內朋友會覺得相對於國內方便的電子支付,新加坡花錢不太方便。這主要是因為新加坡有太多不同的電子付款系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