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兀蘭1道的聖公會樂齡中心主管劉慧瑾(右),跟愛唱歌的陳珠英一起打拍子,其樂融融。劉慧瑾一人打理樂齡活動中心,明年起擴大服務範圍後,中心將獲得更多人力物力的支援。(潘豐源攝)
文 / 溫偉中 攝影 / 潘豐源
全國有約130家樂齡活動中心為健康的長者提供活躍樂齡活動;也有140家樂齡護理中心為病弱的長者提供日間護理和復健等醫療服務。衛生部發言人說:
「未來幾年,我們將逐步加強有關樂齡設施的基準服務,對象也從租賃組屋和樂齡公寓的老人家擴大到全國的所有樂齡人士。」
從明年開始,全國270家樂齡活動中心和樂齡護理中心將從目前服務租賃組屋和樂齡公寓住戶,逐步升級到服務全國所有老人的「樂齡綜合服務中心」(Eldercare Centre)。政府將提供更多人力和資金,幫助中心培訓友伴接觸社交孤立的老人,並在中心提供復健養生的服務與設備。
提供相關服務的其中三家社會福利機構(關懷機構、飛躍社區服務和聖公會社區服務)的主管透露,新模式估計明年起逐步推行四年,相信會在2025年後全面推行。「升級版」樂齡活動中心往後服務的範圍,將從目前幾座樂齡公寓或租賃組屋的數百人,「10倍增」到負責社區約50多座組屋的四五千人。
目前許多樂齡活動中心都只有一兩名職員「包山包海」,當服務範圍擴大到社區所有老人後,當局將提供更多人力和資金。現階段詳情未出爐。
針對有關消息,衛生部發言人受詢時說:「全國有約130家樂齡活動中心為健康的長者提供活躍樂齡活動;也有140家樂齡護理中心為病弱的長者提供日間護理和復健等醫療服務。在這270家樂齡設施當中,八家是同時提供活躍樂齡活動與日間護理和復健服務的活躍樂齡中心(Active Ageing Hub)。
「未來幾年,我們將逐步加強有關樂齡設施(包括樂齡活動中心、樂齡護理中心與活躍樂齡中心)的基準服務,對象也從租賃組屋和樂齡公寓的老人家擴大到全國的所有樂齡人士。」
發言人說,未來的「樂齡綜合服務中心」新模式,基準服務包括「ABC」三元素,即為健康老人提供活躍樂齡(active aging)活動、為孤獨老人提供友伴(befriending)服務,以及為病弱老人提供有關護理(care)的資訊與轉介服務。
將與社區醫療組織合作 設立護理站和醫療站
不單如此,約半數的相關樂齡設施也將為更孱弱的老人家提供進一步的日間護理和復健等醫療服務。
「衛生部將繼續與利益相關者聯繫,根據反饋來調整有關模式和營運。」
一些樂齡綜合服務中心也將與社區中的醫療組織合作,在社區設立護理站和醫療站,服務慢性病患者,為他們監控和評估病情,教導他們照顧自己。
此外,關愛樂齡辦事處旗下的樂齡支援網絡(Community Networks for Seniors)也會通過關愛樂齡大使,去接觸所有60歲或以上的國人,讓他們了解和參與社區里的活躍樂齡、友伴和護理服務。
政府是在2018年4月,為了更好地結合年長者所需的醫療和社會支援服務,把原本由社會及家庭發展部監管的社區養老服務,包括樂齡活動中心和樂齡社區支援網絡移交給衛生部管理。
文章來源於網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