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黃金價格近年來一直處於高位,卻絲毫沒有澆熄消費者「淘金」的熱情,不論在新加坡或中國,都已成為年輕人的理財新寵。
據法新社報道,即使在平日走進中國各大商城的金鋪,也會發現近一半的顧客是年輕人。
世界黃金協會的數據顯示:
中國黃金市場的消費群體中,25歲至35歲的消費者占了四分之三。
中國黃金協會也預測,26歲以下的Z世代將成為黃金消費的主力。
在上海念大學的馮寧受訪時說,她之前熱衷購買名牌包包和鞋子,嘗試套現時才發現貶值得厲害。
後來她看到很多朋友佩戴金飾,覺得很時髦,自己去年也開始購買黃金耳環和項鍊。
「買金既是消費,也是投資,戴在身上很有實在感。更重要的是,我買了金飾,就沒有餘錢亂花在其他地方。」

先生小姐,你們指的是同一件金飾嗎?(小紅書截圖)「既想花錢又想存錢」的心理需求
隨著消費群體趨於年輕化,黃金不再單純地承載著保值和增值的投資價值,同時也被賦予時尚感。
曾經被年輕人視為「老土」的金飾,如今在顏色和質感方面都顯著提升,款式也更多元,迎合了年輕消費者的審美。
其中,最受中國年輕人青睞的要屬「金豆豆」。
一顆金豆豆的重量是1克,要價約500元人民幣(約93新元),遠低於金條和一般金飾的價格。

一顆金豆豆的重量是1克,要價約93新元。(小紅書截圖)
這將購買黃金的門檻降得更低,讓消費能力有限的年輕人也有機會進場。
不少珠寶商也在電商平台和直播間售賣金飾,讓年輕人足不出戶就能成為「金主」。
中國社媒平台「小紅書」上就有網民打趣說:
「每個月攢一顆,看著瓶子裡的金豆豆越來越多,就像在存錢,心裡很滿足。」
「雖然不太符合我這個年齡該有的愛好,但真的會越買越上癮。」

每個月攢一顆金豆豆,就像在強制存錢。(小紅書截圖)投資黃金安全又無趣 但長期回報很可觀
把鏡頭轉回新加坡,剛過去的春節也刺激了黃金買氣。
新加坡全國商聯總會會長、東豐金莊珠寶行董事經理楊向明說,新加坡華人把黃金視為財富和吉祥的象徵,年輕人也不例外。
「尤其今年是龍年,即將結婚的情侶或生了『龍寶寶』的夫婦也會購買金飾,相信會帶來好運。」
楊向明指出,除了在特別的節日當作送禮,兩到三成的顧客也會購買金飾或金條投資保值。
從事房地產業的梁婉儀(32歲)在回家途中經常路過一家金鋪,因此對買金開始產生興趣。
她接受亞洲新聞台訪問時透露,她在八年前入手的第一塊金條重達1安士,當時的金價為每安士1700美元(約2284新元)。
「我主要買來收藏和保值,沒有考慮要賣出。」
2022年初,俄烏戰爭爆發,推動金價升至2000美元(約2687新元),梁婉儀才嘗試脫售一兩件金塊套利。
《海峽時報》記者Timothy Goh在專欄中坦言,他本來覺得購買黃金是世上「最古老、最安全,卻也是最無趣的投資方式」。但20多歲的他很快就改觀了。
「我打算在未來10年內買房和成家。投資黃金可以讓我的投資組合更多元化,長期來看也能獲得可觀的回報,對我這個年齡層很有吸引力。」

設計對白:「我戴上金鍊後就不脫下了。」(聯合早報)
學者認為,這股「買金熱」折射出年輕人謹慎的消費理念,以及對經濟發展的不確定,希望通過購買黃金來緩解通貨膨脹的壓力和焦慮。
香港大學商學院戰略與創新副教授王硯波接受《南華早報》訪問時指出:
「比起投資高風險的房地產或股票,年輕人似乎認為沉甸甸的黃金更能保值,是更明智的投資選擇。」
他也提醒年輕人在投資時避免「羊群效應」,應選擇自己了解、適合自己的投資產品。
今年金價料再創新高
市面上售賣的黃金大小不一,一般以克或安士為交易單位,可分為:
1克、10克、20克、50克、100克、1000克、1安士、10安士、100安士和400安士;純度介於99.5%至99.99%。

1公斤(右邊兩個)和10安士(左邊兩個)的金條最受新加坡消費者青睞。(聯合早報)
黃金一直是最穩定的避險資產之一。即使面對冠病疫情、俄烏戰爭、經濟衰退、通貨膨脹等風險因素加劇,黃金價格過去三年仍持續攀升。
2023年全年的平均金價為每安士1940美元(約2606新元),比2022年高出8%。
截至昨天(2月22日),黃金現貨價格報每安士2029美元(約2726新元)。
分析師認為,鑒於各國央行大量購買黃金,以及美國聯邦儲備局的降息展望,今年的金價可能再創新高,上漲至每安士2200美元(約2956新元)或更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