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加坡訊)新加坡私人機構的服務質量不盡理想,新加坡人去年因等待客戶服務人員解決問題,每人平均浪費超過16小時。
《聯合早報》報導,根據美國上市公司「ServiceNow」與澳洲市場調研公司「Lonergan Research」聯合展開的調查,新加坡人去年合計浪費3000萬個小時,在等待客服解決問題上,這等於12億4000萬新元的工資損失。
若按人計算,新加坡人每人平均浪費16.1小時,這是等於2個工作日的時間,而從年齡層來看,年紀越大,得到的客服質量就越差。
報導指出,隨著顧客的等候時間變長,客服人員所花費的時間也相應拉長,每人平均花4.7個工作日來解決每位顧客的問題。

(123RF 示意圖)
「ServiceNow」是一家總部位於美國加州的軟體公司,主要開發雲計算平台幫助企業管理數碼流程,這是它首次針對新加坡進行服務滿意度調查。
共1030名18歲及以上的新加坡人今年初參加這項調查,以評估新加坡過去一年的整體服務質量。
受訪者對客服的不滿有幾個主要原因,當中包括必須向多人或多個部門重複一樣的問題(60%)、被轉接到不同的人員或部門(53%),以及長時間等待回復(42%)。
至於服務質量下降的原因,70%的新加坡受訪者認為,這是企業削減成本所致,一半以上(52%)的受訪者認為,等待時間漫長,是因為客服人員沒解決問題的能力或權力。
36%的受訪者指出,企業沒保存好過去的客服記錄,導致服務變差,而72%的受訪者對服務變差,卻還得支付更高的服務費感到厭煩。34%則索性自己解決問題,不等客服人員幫忙。
讚揚政府服務質量
雖然大部分新加坡受訪者對該國私人企業的客服質量怨聲載道,但他們對新加坡公共部門和機關的客服讚不絕口,其中85%的受訪者認為新加坡政府在客服方面做得很好,比企業優秀。
調查指出,越來越多人讚揚新加坡政府的服務質量,他們希望企業也能利用政府提供的技術,如Singpass。
ServiceNow亞洲區副總裁兼總經理謝偉倫說,客服質量下降,影響的不只是個別顧客,還有新加坡的整體競爭力。
他受訪時也分享了一家公司的經驗,說明這家公司的客戶多為年長者,該公司發現這群顧客在尋求客服幫助時,通常比較缺乏信心,會花很多時間詢問,以確保完全理解情況。
他指出,年長者往往尋求「雙重保證」,從櫃檯獲取答案後,還會要求對方通過電郵再次確認這些資料,因此建議企業在設計客服系統時,應深入理解客戶的心理和需求。
他也提到,科技與人工智慧可顯著優化客服,特別是對年長者。
他舉例,年長者過去要把體檢報告提交給保險公司時,可能需先致電客服,等待長時間後再填寫多份表格,然後親自提交這些文件,前後過程漫長,但如果能藉助語音轉寫、自動翻譯、圖像處理等科技,年長者只需輕鬆操作手機,就能在短時間內填妥表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