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全球供應鏈的大部分恢復,新加坡本地食品價格在2024年首11個月的漲幅有所放緩,特別是在肉類和海鮮產品方面。然而,全球食品價格的近期回升和國際局勢的不確定性使得新的一年食品價格走勢難以預測,食品通脹率有進一步上升的可能。

根據新加坡統計局數據,2024年1月至11月整體食品通脹率為2.9%,較2022年同期的5.1%和2023年的6%有明顯下降。食品價格類別包括肉類、魚和海鮮、水果與非酒精飲料等日常食物,以及餐館和小販食物等餐飲服務。
2024年首11個月的通脹率為1.2%,低於前兩年同期的5.1%和5.4%。 肉類和魚類及海鮮價格通脹率回落顯著。肉類通脹率從2023年首11個月的7.2%縮小至2024年同期的0.1%;魚類和海鮮則從5.5%下降至負3.8%。餐飲服務價格2024年首11個月通脹率為3.7%。

新加坡肉商聯合會會長卓康偉表示,儘管運營和人力開支上漲,但由於2024年肉類需求疲軟和行業競爭加劇,本地商家儘量不漲價以留住顧客。此外,新加坡進口貨源多元化,一些新出口商為提高吸引力而減價,使肉類通脹率回落。
然而,2025年個別肉類價格可能因外部因素調高,如外國養豬場購入小豬的價格12月開始上漲,以及中東衝突可能影響雞肉需求。
新加坡漁業工商聯合會聯絡組長陳美華指出,2024年冷凍魚類和海鮮的需求量減少10%至15%,而商家進口量充足,因此無需漲價。
她認為,若新加坡允許公眾從外國帶入更多供私人享用的食品,需求量可能進一步下滑。目前冷凍海產價格趨穩,任何變化主要取決於養殖場供應。 麵包和穀物是通脹率最高的食品之一,達3.6%,但仍明顯低於前一年的7%。
梁苑集團旗下的烘焙企業分支董事總經理黎良殷表示,儘管原材料價格並未顯著上漲,但薪資和續租成本均上漲至少15%,再加上2024年消費稅調高,麵包和糕點售價不得不相應調高。這種趨勢相信會持續至新的一年。
全球供應鏈多恢復正常,通脹率放緩在意料之內。華僑銀行首席經濟師林秀心表示,全球大部分供應鏈已恢復正常,因此通脹率放緩在意料之內。不過,物價仍在上漲,意味著很可能還是供不應求,而食品價格也受天氣和疾病影響。
林秀心提出,2025年存在許多外部阻力,例如特朗普出任美國總統後落實關稅政策的風險,以及持續緊張的地緣政治局勢,都可能影響全球經濟和消費模式。
東方匯理財富管理亞洲首席策略師陳達德提出,全球食品價格自2022年的高峰以來,上漲速度放緩甚至出現通貨緊縮,再加上新元更加強勁,提升了在進口方面的購買力,促使新加坡食品通脹率縮小。
不過,他預測食品通脹率新一年會小幅上升,除了因為全球食品價格開始上漲,以及人力開銷和租金短期內難以下降以外,他也預計新加坡金融管理局2025年1月起會調低新元名義有效匯率政策區間的坡度,導致新元走軟。
餐飲服務通脹率高於食品,可能反映出人力成本等的增加。東方匯理財富管理亞洲首席策略師陳達德指出,餐飲服務的通脹率仍高於食品,可能反映出人力成本等的增加。「經營餐飲服務的成本不止包括食品原料的價格,也包括人力成本和租金等因素。」
綜上所述,儘管新加坡食品通脹率有所放緩,但未來走勢仍存在不確定性,需密切關注全球食品價格變化和國際局勢發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