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應該去哪裡玩?
因為wuli島太小了,玩玩就膩

「Top1:還貸」
只是房貸就基本上
占據了家庭收入的15%
別提買車還能好好做朋友

CPF可以用來還房貸
雖然是羊毛出在了羊身上

為什麼是這種操作?
要是談消費觀
價值觀,福利體系這種宏觀的
怕是要談個三天三夜
我們就從微觀的小現象
去看看中新美小夥伴生活方式的差異
美國人不存錢
中國人賺十塊存八塊
新加怎麼存自己說了不算
以前55歲公民CPF里的錢
還可以一次性提出來花
但是後來很多新加坡老人放飛自我
現在規定只能按月提錢
怎麼存,怎麼花
島民都說了不太算!

美國人買大house為了需要
中國人很多為了炫富
新加坡人買多大房子自己說了不算
在新加坡只有公民能買期房
PR只能買轉手組屋(還要等三年)
外國人只能買公寓但不能買有地住宅
(聖淘沙升濤灣除外)
家庭月收入超過1萬2
也不能購買組屋
在新加坡怎麼買房子?
自己說了不算

美國人夫妻的錢都分開用
中國人夫妻的錢合著用
新加坡夫妻有三個帳戶
新加坡夫妻人手一張工資卡
婚前就有一個家庭共同帳戶
一起往裡面存錢買組屋
結婚後仍然一起存錢
支付每月家庭開銷,養娃等
各自保管各自的工資卡

美國父母放養
中國父母精養
新加坡父母交給女傭養
新加坡父母Kiasu
也會給孩子報很多課外班
但是一般卻不會給孩子買房
小夫妻都是自己存錢買房
這邊父母也不會幫忙帶孩子
都是女傭帶孩子

美國人重視精神消費
中國人看重物質消費
新加坡人健身是為了吃更多好吃的
很多中國人有錢了
首先想到的就是吃好點~
甚至很多人認為吃得好住的好
那就是最大的幸福
新加坡人也追求這些
但同樣重視精神消費
比如出去旅遊,鍛鍊身體、養生等
最近,中國小夥伴觀念也轉變了

美國人用iPhone 6S
中國人用iPhone X
新加坡人不是蘋果就是三星
iPhone在中國市場份額
一向都是特別的高
反而賣最便宜的美國人喜歡用老款
新加坡人也排隊買iPhone
但重點可能是排隊
而不是買iPhone

美國人請朋友吃飯
中國人豪爽必須一桌子菜
新加坡人AA
新加坡人吃多少點多少
家庭聚會才會點一桌子菜
商務午餐都是一人一份
到結帳的時候就AA
並不會有人搶單
而且連消費稅和服務費都AA

美國人去世後,錢沒了
中國人去世後,錢沒花了
新加坡人去世後,錢正好花完
美國人消費觀超前
喜歡刷卡和貸款
中國人高儲蓄低消費
活的比較實實在在
新加坡人是「甜蜜的束縛」
精打細算的政府給你都安排好了
雖然少了自由但也多了保障

這花的也差不多
為什麼美帝小夥伴就不存錢?
有個網紅做了個街頭調查
不存錢?因為沒錢!
臥槽了,也是無法反駁
但是想問小哥一句
沒錢還這麼開心,你怎麼做到的?

不存錢,因為無聊????
呵呵,誰還不知道花錢有意思咋的
這不是沒錢可花麼

這兩位中國留學生表示
應該存起75%花25%
但是被問及有沒有存款時
氣氛突然很尬:呃,沒有~
好吧,看在你們是學生的份上原諒你們

各位椰友你兜里有多少錢
怕是你也不會告訴我
但是你的存款觀如何?
來新加坡久了變得本地化了麼
一起留言區里討論下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