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期間,從新加坡帶娃回國度暑假——
我們的出境及深圳入境+隔離記
文:若馨
排版:西瓜汁
登機前準備
2020年5月底,我和孩子在一片風聲鶴唳中登上了新加坡飛往上海的班機,今年5月底,原以為可以淡定地回國,卻趕上突如其來的另一波疫情,令全城重新被一股嚴陣以待的防疫氣氛所籠罩。
網課讓我決定提前回國。在Lazada上買了防護服穿上、帶上隔離期間用的物品、預訂了去年送我們去機場的車,抵達空曠碩大的樟宜機場T3航站樓。眼前所見只有我們這一航班的乘客與寥寥可數的工作人員,和去年五月底的情形那麼相似,魔幻得有如幻境穿越。

*示意圖
我們乘坐的航班是新航SQ846(新加坡—深圳),7:20am起飛,6:20am停止值機。5:00am,我和孩子便乘坐陳師傅的車從新加坡北部出發,於5:30am抵達T3。此時距離起飛時間還有1小時50分鐘,但這一航班的乘客幾乎悉數抵達,我們排在辦理登機隊伍的尾部。
第一步
T3航站樓辦理登機
進T3航站樓時,每位乘客要用手機掃描Safe Entry,送行人員掃描後也可以一同進來。但在進值機櫃檯前,會有工作人員查看護照、核對信息,如果不是登機乘客可能就止步於此了。
託運行李及值機與非疫情期間一致。排隊-辦理-託運-拿到登機牌,我們從開始排隊到拿到登機牌總共用了不到30分鐘,工作人員速度不慢。值機櫃檯的工作人員一共三位,全部只佩戴了普通外科口罩,沒有其他防護,應該是這一區域不是高風險區域的緣故。
乘客們的裝備層次不一,有防護從頭到手到腳的、有部分防護的、有隻戴外科口罩的。基本上,帶孩子的家庭都穿的防護服、防護眼鏡或面罩;老人出行也是全身防護;年輕的留學生防護裝備等級也都很高;看起來像出差的幾位中青年男士只戴了普通外科口罩。
從值機櫃檯去往海關的路上,乘客要先在手機上掃描中國海關提供的二維碼,填寫表格,先獲得黑碼;然後再掃描機場提供的二維碼填寫另一分內容,獲得綠碼,集齊黑碼和綠碼後才可以繼續通行。

示意圖,來源:CNA
不用擔心語言,這一環節機場安排了三位中文熟練的工作人員協助乘客。
獲得黑碼需填寫的內容:
姓名、出生日期、航班號、聯繫電話、郵箱地址、飛行目的地、國內住址、職業、國內緊急聯繫人姓名和電話等。
獲得綠碼需填寫的內容:
姓名、出生日期、航班號、聯繫電話、郵箱地址。
(註:表格填寫的內容是我憑記憶記錄,也許會有少少偏差)
第二步
出新加坡海關和過安檢
越近海關,氣氛越肅穆,工作人員人數越多,他們的防護裝備等級也越高:防護眼鏡、3M口罩、防護頭套、罩式防護服是標配。自助掃描護照過海關取代了之前的櫃檯,乘客和工作人員都是零接觸,可以降低彼此的風險。
過了海關,距登機時間尚早,乘客們紛紛在登機門周邊坐下來休息。我和孩子也找了一處安靜所在,每人拿出一本書打發時間。離我們不遠,是一組前來休息的機場工作人員,看起來他們都頗為疲憊,舉止神態放鬆地坐在排椅上(防護裝備齊全)聊天,手裡拿著喝水杯。

乘客都很安靜,早早就起加上人人心知接下來的長時勞頓,無一人有高談闊論的閒情。過安檢之前,每人要再測量一次體溫,這個時候面罩都要摘下來,以免導致溫度升高。工作人員對小朋友都非常溫柔。
安檢時,小朋友水杯內的水可以保留,但大人的水杯必須清空。
第三步
登機及機上時光
過了安檢,時間正好,便是登機了。登機之前,每人需要再測量一次體溫,所以這一環節我和孩子的面罩都摘下來拿在手上。
在進入登機口之前,地上整齊地擺放了一排排藍色食物供給袋,袋子上有新航Logo,每位乘客經過時自取一袋,機上就不再單獨發放食物了。

食物袋內琳琅滿目,含:2隻小蛋糕、2瓶500ml飲用水、堅果、果乾、薯片、巧克力、紙巾等,分量足夠每個人果腹充飢。
坐穩後,機艙內就靜悄悄的了,幾乎所有的人都在睡覺。我身旁的姑娘從一上飛機就睡,直到飛機降落才醒來,整整睡了四個多小時,而且她睡覺的時候,防護眼鏡、口罩的位置紋絲不動,我真的佩服她!
孩子也很快躺在我身上睡著了,我在飛機上很難睡,就拿出寫西奧多·羅斯福在西部生活的一本書看起來。
空乘不時穿梭,查看機上乘客的狀態。飛行到一半時,空乘會給每位乘客再測量一次體溫。
優秀的航空公司總會有優秀的組織行為,在整個飛行期間,沒有人因為機上廣播而終止自己的沉睡,僅有的一兩次廣播,都選在了剛起飛和降落前,聲音分貝適中,充分考慮了早上航班乘客們的生理需求。

示意圖
當孩子睡醒,就摘掉口罩,戴著面罩快速吃了一些食物。他沒有吃小蛋糕,而是吃了巧克力和果乾。我則戴口罩吃了自帶的巧克力蛋糕。疫情期間坐飛機,吃一點讓胃舒舒服服的比較重要。
4個小時後,我們乘坐的飛機穩穩地降落在深圳寶安機場。只見窗外碧空湛藍,空間闊大,雖然離我們的家依然遙遠,卻已是滿滿鄉情湧上心間。
孩子給家庭群興奮地發了一則簡訊:「爸爸姥姥姥爺我們到了!!!」和一串足以表達他心情的表情。
第四步
深圳入境
飛機降落後,乘客將會按照順序下飛機,依次是:商務艙、經濟艙前艙、經濟艙中艙、經濟艙後艙。
乘客們全部下了飛機後,會被安排坐在艙門外的入境等候區。這個區域設置了足夠全部人坐的排椅,每個座位上都有航班座位號,座位順序是下飛機的順序。全部坐好後,工作人員會手持喇叭,一排一排地引領乘客前去辦理入境第一關登記與檢測。

示意圖,來源:中國民航局
此時,要先拿出自己的入境健康碼,經工作人員提醒,很多乘客發現自己拿出的是出境健康碼,所以在這裡要改為入境,看到手機顯示綠色健康碼後,輪到自己這一排,就可以去辦理了。
雖然等候時間很久,但因為深圳對入境人員的安排既合理,又有秩序,所以充其量時間花的多一些,乘客內心不會著急慌亂,整個等候場面也很安靜。
在這個環節,需要再測量一次體溫,在手機上填寫表格,內容和出境時類似。只要涉及到出境入境填寫的內容,都不會很複雜,一定是和自己的個人信息、行程信息、國內住址是有關的,所以不需要太緊張。
過了這一關,再在機場內走一段路,就要乘坐機場擺渡大巴到到達口,然後做核酸檢測。需要注意的是,因為深圳對入境人員進行合理化分流,所以沒有出現人人爭先恐後的失序場面,無論坐機場大巴、還是坐去隔離酒店的大巴,幾乎都是固定的這組人,自己早到了也不會先走,要等到這組人全部到齊了才可以走。

第五步
做核酸檢測(鼻拭子+咽拭子)
核酸檢測在機場外搭建的簡易房裡,離取行李的地方不遠。一排檢測小房間,房間內有空調,每組家庭會分到一間檢測屋,不會和其他人重疊。深圳的核酸檢測從入境開始,總共4次,每次既做鼻拭子還要做咽拭子。
兩位護士,一位負責取樣,一位負責歸納與核實樣本名字。護士的態度都很好,也很年輕。和隔離酒店的取樣相比,機場的取樣手法比較生硬、生疏,小孩子會很難受。我帶了塊巧克力這時就用上了,趕緊安慰娃一下。
如果是特別小的孩子,這個環節可以要求老練一點的取樣護士,通常年紀大一點的護士技術更春風無痕,不會讓小孩子很難受。

示意圖
做完核酸,護士讓我們扔掉原來的口罩(即便我是剛換的),又分給我們每個人新的口罩。此時,機場整個流程就接近尾聲了,接下來就是取行李和等待分配隔離酒店。每個人心裡都很期待,不知道14天會住在哪裡呢?
第六步
取行李和揭曉隔離酒店
取行李的時候,深圳疾控辦安排了多位行李協助員,只要看到有需要幫助的乘客,他們都會立刻上前幫忙。拿到行李後,走出機場的最後一道門之前,要將護照交給站在門邊的隔離酒店所處的街道辦工作人員。這位工作人員會將這一趟大巴上所有乘客的護照收在一起,和我們一起,乘坐同一趟大巴去往隔離酒店。

到這個時候,分配在哪個酒店,就已是板上釘釘的事兒了,能分到哪兒全憑運氣。不過,我還是試著在交護照的時候和平湖街道辦這位工作人員申請,因為帶著孩子,可否分配好一點的房間。他記錄和核對了我的名字,說酒店沒有辦法選擇,但若有寬敞點的房間,會給我們安排。
坐在大巴上我計算了一下時間:從下飛機再到此刻,我們總共耗費了4個小時。如果算從新加坡家中離開再到此刻,總共耗費的時間是11個小時。
大巴行駛一個小時後,在平湖華南城維也納酒店門前停下。從外觀看酒店很不錯,很新。下大巴時,一陣熱浪撲來,驕陽高懸,那日深圳的溫度勢同新加坡,讓我想立刻脫掉防護服。這時,那位收護照的工作人員跑過來和我說:他已經和同事交代了,如有房間會給安排。

我本以為他在機場的承諾只是隨便一說,並沒放在心上,因此對於他特地跑來和我說這件事情,很是出乎意料,緊接著就是心中充盈著感動。
我急忙對他表示感謝,看著他因全身防護服而溢滿汗水的額頭,和因炎熱而深深泛紅的臉,我心裡說:素昧平生的工作人員有這份心意,就是沒有滿意的房間,也知足了。
接下來,我們在工作人員的引領下按順序下車,每個人將手裡提的包集中放到空地上,行李箱取下來也在空地,由工作人員集中消毒。而我們就坐到樹蔭下放好的幾排椅子上,按先後順序等候去酒店大廳門前辦理入住,排到了誰,誰就過去。
這時,身上寫有「外事」二字的工作人員疾步走近確認我的名字,他同樣滿額汗水,臉上深深泛紅。這位工作人員告訴我們可以安排寬敞的房間,價格比普通房貴一點點。
真是一個好消息!我聯想到入境深圳時有條不紊的管理,這裡並沒有因為我們不是深圳人、因為我們從境外回國而有一絲一毫的歧視,這讓我由衷欽佩深圳務實的管理與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