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月3日,新加坡衛生部長王乙康宣布了一系列有關醫療相關的政策,無論是醫護人員、公民還是永久居民,都能從中獲益。
每3名醫護人員 有1名經歷或目睹醫鬧 衛生部採取強硬立場 王乙康表示,衛生部必須對醫護人員遭受的虐待和騷擾採取更強硬的態度。
2022年成立的勞資政工作小組發現新加坡近年的醫護人員虐待事件變得更加頻發,以至於每3名醫護人員中,就有1人每周至少經歷或目睹一次醫療虐待或騷擾。 因此,新加坡政府必須採取必要措施,這項最新表態能讓醫護人員獲得更多保障,醫護人員和病患的關係也會更穩定。隨後,政府也將在本月公布醫療糾紛的調查結果,以探討如何加強、統一公共醫療機構對虐待和騷擾的標準,制定合適的規則,防止更多相關事件發生。 除醫患關係外,新加坡衛生部還針對患有慢性疾病的公民和低收入永久居民推出新政。
增設新津貼層級 低價購買慢性疾病藥 社保援助計劃將於2024年增設新津貼層級。一直以來,民眾在全科診所購買的慢性疾病藥物都比綜合診所的貴許多,慢性疾病的藥物更要不停購買,長久以往是一筆巨大的開銷。
選用這一津貼層級的病患在購買標準藥物名單的藥物時可獲50%至87.5%津貼。此舉能讓參與健康SG計劃的居民以相近綜合診所的價格購買藥物,減輕他們的經濟壓力。
為低收入永久居民 提供醫藥費援助 新加坡政府向公民和永久居民都推出了S+3M的醫療津貼框架,包括政府津貼(Subsidy)、保健儲蓄(MediSave)、終身健保(MediShield Life)和保健基金(MediFund)四種措施,來確保大家能夠負擔得起醫療費用。
然而,新加坡永久居民不能動用名下的保健基金。考慮到個別有經濟困難的新加坡永久居民,新加坡政府後續會對他們展開特殊援助,尤其是家中有新加坡公民的永久居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