薛爾思橋(Benjamin Sheares Bridge)於1981年9月通車,是新加坡最長最高的大橋。薛爾思橋全長(含引橋)1.8公里,高20米。

(薛爾思橋,背景為濱海灣花園)
橋以新加坡第二位總統班傑明·薛爾思(Benjamin Sheares)命名。薛爾思先生於1981年5月在總統任上逝世,為紀念他對新加坡的卓越貢獻,這座當年開通的大橋就以他的名字命名。

(從丹戎禺上薛爾思橋的階梯)

(上橋地點在Parkshore公寓後)
作為高速公路東海岸公園大道 (East Coast Parkway,簡稱ECP)的其中一段而建造,薛爾思橋有雙向八車道。

(從橋上看市區)

(從橋上看機場方向)
橋上是觀賞新加坡市區、加冷盆地(北側步行道)、濱海灣花園(南側步行道)風景的絕佳地點。薛爾思橋剛開通的時候,竟然有不怕死的私家車停在橋中間欣賞風景和拍照,據報道常有司機因在高速公路上停車收到罰單。


(從橋上看禺濱園Costa Rhu公寓)
那些年大橋是新婚戶外拍照的熱門景點,新加坡 1994年發行的50新元紙幣背面也留下了大橋的印記。

(1994年發行的50新元紙幣)
公路橋的兩邊各有一條2米寬的人行道——我們也遇到有人騎腳踏車。常年的跑步騎車運動,如新加坡灣跑步兼陸軍半程馬拉松(SAFRA Singapore Bay Run & Army Half Marathon)、渣打銀行新加坡馬拉松(Standard Chartered Singapore Marathon)、華僑銀行騎車樂 (OCBC Cycle Singapore)等都經過薛爾思橋。

(從橋上看加冷盆地)

(從橋上看美芝路的酒店和辦公樓)
在國家體育場集合,經丹戎禺吊橋(Tanjong Rhu Suspension Bridge),沿加冷盆地走到薛爾思橋下(見我去年的文章《漫步於加冷盆地》 )。在Parkshore公寓後,大橋兩側都有上橋的步行階梯。

(美麗的禺濱園Costa Rhu公寓)
從國家體育場地鐵站經薛爾思橋到尼誥大道地鐵站約4公里,非常適合徒步。

(快到橋頭的市區天際線)

(從橋上看F1賽道及維修站)
雖然沿途風景綺麗,這段步行道對老年人還是有些挑戰。一是要走上二十多米高的台階上橋,二是橋上及附近沒有遮蔭處,在太陽底下徒步很辛苦。

(下橋後走到共和大道)

(尼誥大道地鐵站)
在路上我們遇到軍人,好像在為國慶表演而練習。


(軍人好像在為國慶表演而練習)
加冷盆地的水面上單人划艇似乎特別多,不知何故。


(加冷盆地的單人划艇特別多)
(圖文來自新加坡眼APP網友孫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