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新加坡外長維文同我國外長王毅進行通話,但在此次通話中,有個特別之處,新加坡外長維文用了「兄弟」二字,來形容新中的關係。新加坡外長稱:「願意本著兄弟情誼,與中方加強合作」。但眾所周知,新加坡的繁榮離不開美國此前的一手推動,跟中方「稱兄道弟」,新加坡真的想清楚了嗎?

實際上,無論是談感情也好,聊生意也罷,新加坡想和中國深入交往,美國註定是一道繞不開的坎。主要原因在於,美新兩國的關係人盡皆知,新加坡能有今天的發展,離不開美國背後的推動。首先,新加坡雖然國土面積不大,但坐擁著馬六甲海峽的咽喉地帶。因此,在該國獨立之初,也受到各方勢力的虎視眈眈。在此背景下,新加坡的國家安全受到了嚴重的威脅,只能找上美國,用放棄部分軍事主權的方式,來換取美國的安全庇護,將美軍這匹狼請入了新加坡。
在將美軍請入的同時,新加坡也向西方多國釋放著強烈的友好信號。在美國的帶領下,西方多國也對新加坡進行了各項援助,例如經濟援助、市場開放、技術支持等等。得到了以美國為首的西方國家幫助後,新加坡工業化迅速發展,一躍成為「亞洲四小龍」之一。

就連如今,在新加坡樟宜港的軍事基地,還能看到美軍的身影。根據美新兩國簽署的協議,樟宜海軍基地供給美軍使用,美國第七艦隊及其他船隻,例如航母等,都能夠在這裡得到後勤補給和維修服務。
而美軍使用樟宜基地,無疑會對東南亞的戰略形勢帶來深遠影響,美國不僅能夠拓展第七艦隊的控制範圍、還能讓美軍艦隊24小時之內穿過馬六甲海峽,駛入印度洋、阿拉伯海,到達海灣地區,或者是向東直接抵達南海海域。因此美軍在樟宜基地的存在,也就成為了地區安全戰略中的重要話題,影響著亞太地區的和平與穩定。

雖然伴隨著中國的崛起,一向親美的新加坡,開始在中美之間尋求平衡,在多個國際重要場合和會議中,明確表示不會在中美之間選邊站、也拒絕跟隨美國的遏華戰略。也正因如此,遊走於中美之間的新加坡,十分了解中美兩國分別能為新加坡帶來什麼,新加坡明白,當今時代與以往不一樣了,乘著中國崛起所帶來的東風,才是新加坡往後發展經濟的關鍵,而新加坡外長在電話中以「兄弟情誼」來形容中新關係,也是在表明新加坡的立場。
但在樟宜港至今仍對美國海軍門戶大開的情況下,新加坡和中國稱兄道弟的背後究竟有著多少誠意,這個問題恐怕連新加坡人自己也未必能答得上來。

值得一提的是,在東協國家之中,想和中國當兄弟的國家不止新加坡一個。去年4月,中馬兩國外長在福建南平舉行會談,會上的馬來西亞外長希沙姆丁興致極高,當著一眾中外記者的面脫口而出,直接就對我方外長來了一句:「你永遠是我大哥。」對此,我方外長的回覆則是:「我們是兄弟。」
因為歷史和現實因素,新加坡和馬來西亞的關係始終都十分微妙。為了確保提高在東協當中的地位和話語權,新馬兩國對爭取國際上大國的支持一直是十分賣力的。華人在兩個國家都有著舉足輕重的地位,中國是當今世界上數一數二的大國,又是中華文明舉世獨一的正碩和根源,因此能夠跟中國稱兄道弟意味著什麼,對新馬兩國已經是不言自明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