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上周四,新加坡的政治圈投下一顆震撼彈。原先所指定的總理接班人──王瑞傑突然宣布卸下官職,導致新加坡的未來總理人選,頓時成為各界所關注的焦點。在國外,媒體紛紛以「震驚與吃驚」(shock and surprise)來形容這項消息。
新加坡向來以政治穩定著稱。首先,人民行動黨自新加坡獨立以來,已經連續執政56年。在成功控制住疫情之後,該黨極有可能超越國陣61年不敗的紀錄。其次,新加坡歷屆的總理選拔與交接可謂是四平八穩。從李光耀、吳作棟到李顯龍,幾乎沒有什麼不確定性的因素可言。因此,當王瑞傑宣布不會成為新加坡未來總理,可算是新加坡罕見的政治波瀾。
當然,無論是誰被委託為下一任總理,新加坡的政治生態圈都不會有太多變化。筆者較感興趣的是,王瑞傑為何決定放下總理接班人的身份,從中我們可以學到什麼功課?
從王瑞傑致李顯龍的書信來看,他辭去第四代團隊最高領導的理由是年齡與健康。他認為,以自己下一屆大選65歲的年齡,將無法勝任總理一職。開什麼玩笑?65歲一點也不老,若與「世界最老的前首相」相比,這個年齡做他的兒子剛剛好。
雖然說王瑞傑曾經中風,但他如今的健康狀況應該大致良好,除非另有隱情。因此,王瑞傑的決定大概有3種可能性。一,健康出現紅燈,不想過度操勞。二,與團隊關係暗中生變,被迫卸甲歸田。三,正如他所言,「一切的決定都是以新加坡和新加坡人的利益為重」。
如果是基於健康因素,他大可以不必「收收埋埋」。人老患病是自然不過,沒有理由不坦誠相告,更何況事關國家最高領導一職。其次,王瑞傑無論是在年齡還是資歷上,都是第四代團隊的老大。王瑞傑曾被李光耀點評為自己最好的首席私人秘書。以他過去在公共領域多年的經驗與貢獻,加上李光耀的提拔,相信他接班最高領導位置一事,並無問題。
因此,或許他本人的解釋就是唯一的答案。若真是如此,那麼王瑞傑身為領袖的個人情操實為令人佩服。但是,65歲無法接班的邏輯何在?
其實王瑞傑在信中有提及,人到六旬仍是具有生產力的年齡。他辭去的理由,是一種使用更高標準的眼光,所作出的合理決定。他特別指出,相較起歷屆總理上任時的年齡,自己65歲的年齡就顯得有點老了。
筆者特別去查了一下,發現他的說法準確無誤。李光耀上任第一屆總理時才36歲,一共當了31年的總理。後來,吳作棟於49歲繼任,一共當了14年總理,才交棒當時52歲的李顯龍至今。如果他於65歲接班,也許身體狀況無法允許自己干一番長久的事業。
難怪王瑞傑希望年輕的領袖來接班總理一職,因為唯有如此他們才有「足夠長遠的跑道」(a longer runway)去履行職責。當然,這也反映了王瑞傑對國家治理的期許,是基於長治久安及穩固的中央政權。反觀,一個民主國家是不應該鼓勵任何人士長期壟斷最高權力一職。無論如何,這也許是對新加坡最佳的治理模式。
重點是,政治人物們只會嚮往權力而勾心鬥角,從來沒有人會主動放棄權力。看看我國的權力鬥爭再看看王瑞傑的舉動,頓時讓筆者心生羨慕。
目前人在新加坡求學的賽沙迪,近來也十分活躍於拜訪新加坡的各路領袖。從他的分享可以看得出,擁有眾多懂得體恤和服務人群的領袖,正是新加坡不斷進步的優勢。唯有將國家利益擺在個人利益之上,大馬才能邁向更好的未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