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加坡知名的「洋洲福建蘇東蝦面」,走過36年風雨路,如今因物價高漲和人手問題,72歲的老攤主決定經營到7月底就退休。
這家炒蝦面原本在廟彎第40座組屋的聯成茶室(舊烏橋頭巴剎旁),6年前搬到現址紅山1巷第127座的咖啡店。
《新明日報》記者前日走訪,發現攤位目前只有攤主林佛賜(72歲)在經營,他一面掌廚一面接受顧客點單,炒好後要裝好食物又要收錢,忙得不可開交。

經營了36年後,「洋洲福建蘇東蝦面」攤主林佛賜決定退休,許多饕客特地來光顧。(《新明日報》吳偉國攝)
他邊炒麵邊接受訪問時透露,他16歲時向小坡一名炒福建面師傅拜師。 「我的師傅當時是個很有名的流動小販,攤位連招牌都沒有,但家喻戶曉。我很喜歡吃炒蝦面,便想學會這門手藝,拜師時當了兩年多的助手,什麼都要做,月薪僅20元(約60令吉)。」
他後來開了攤位,與太太黃寶鳳(70歲)一起打拚。
「我們剛開始時很辛苦,沒顧客又不賺錢,做了半年才慢慢建立起口碑。我起初用炭火炒麵,之後應政府規定換成煤氣爐。炭火炒的面比較香,也比較考驗炒功,必須拿捏好溫度。」
他指炒蝦面售價多年來沒有改變,維持在4至6元(12至18令吉),用料也照舊,但最近油價漲了100%,煤氣漲25%,食材也漲20%,就算起價5角(1令吉50仙)也於事無補。
「我的顧客都跟了我二三十年,當中很多沒工作的老人,我起價他們要怎麼吃?」
另外,他太太一個月前再次動手術,膝蓋出問題不能久站,少了幫手,他一個人也忙不過來,只好於前天在攤位貼出結業通知,指將營業至7月30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