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紅包」不嫌多 民眾也盼預算案應對就業和住屋問題

過去一年來,民眾通過政府提供的多項津貼和回扣,生活壓力得到緩解。面對眼下的消費稅和通脹負擔,儘管仍有不少人認為「紅包不嫌多」,但也有好部分的受訪者希望來臨預算案可以著重更廣的層面,尤其是住屋和就業問題。
根據剛出爐的《2022年勞動市場報告》,我國去年第四季有3000人被裁員,創下2020年第二季以來的新高。因此,就業問題預計將是來臨預算案所關注的課題之一。
職業配對網站沒消息
50歲的葉淑儀通過職業前程配對網站尋找工作,已有三個月時間,但至今仍未有好消息。
她說:「我進去職業前程配對網站找工作,並且告知我想要的工作條件,但是我覺得他們的跟進和回應不是很多。」
她認為,網站的工作輔導員並未積極提供協助,因此希望政府能對像她這個年齡層的中年專業者給予更多關注。
也有不少婦女提出撫養孩子的挑戰;育有三名小孩的蔡莉婷表示,養育孩子的費用並不便宜,最大的壓力來自教育費,因此,她希望當局考慮通過兒童培育戶頭(CDA),為學齡兒童提供更多補助。
希望獲得兒童教育補貼
去年9月開始,政府對約23萬名六歲及以下的新加坡孩童提供200元的補貼,這筆款項分批存入孩童的兒童培育戶頭。
「200元的補貼太少,無法減輕負擔,他們的學費一個月都超過200元了。」
另外,64歲的王蓮愛則希望我國能效仿其他國家,為特需兒童提供更多幫助,尤其是在離開校園或培訓中心後,這群孩子就會面對就業的問題。
曾經是學前教育人員的她表示,近日朋友的兩名特需孩子到了澳大利亞,發現當地給的幫助非常好。
「他們有輔助金,讓家長能夠用這筆錢聘請保姆。父母也能用這筆錢來讓孩子上野營課程,培養他們的獨立和生存技能。」
預購組屋仍難申請?
至於27歲的醫生謝思彥則覺得當局應推出更多預購組屋,同時縮短等待的時間。她說:「有些人試了三、四次沒成功,等待項目完成的時間也很久,時間配合不到就只好放棄改買其他房子。」
在她身旁的男友李斯愷也表示,不僅是排隊排很久,屋價也越來越高。
建屋局近日透露,隨著建築業漸漸擺脫疫情影響,我國預購組屋建造工程延誤的情況已獲得改善,受拖延項目的比率,已經由2021年的超過90%,減少到目前的40%。
副總理黃循財將在2月14日下午發表新財政年預算案,這將是他第二次以財政部長的身份發布這份報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