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中國疫情比較嚴峻,開放過境後也風波不斷。新加坡方面最近也重申,目前並沒有收緊針對中國入境人員的措施。
無重症患者入境

自開年以來,本地還沒有出現從中國入境的冠病重症患者,也沒有檢測到新的變種毒株,因此目前不必收緊防疫措施。
這可能是因為往來新加坡與中國的航班目前只恢復到疫情前還不到10%,每周只有38趟航班,相當於每天有700至1000人從中國抵境;再加上本地要求所有入境者必須完成冠病疫苗接種,未完成接種者則須出示陰性檢測結果。

過去數月有一些新加坡人向衛生部反饋,指行前檢測的規定造成許多不便。但維持這個規定是重要的,因為未接種者染疫後可能患上重症,加重本地醫療系統的負擔。
過去四周,從中國入境者約有200人確診,占我國輸入病例少於5%;七起重症輸入病例中,僅一人從中國入境。
本地的邊境防疫措施不像東協多數國家那樣完全開放,也不像日本、加拿大和歐盟國家那樣要求所有從中國入境者做行前檢測,而是跟西班牙一樣處於中間。
並無新毒株

近日在中國引發新一波冠病疫潮的BA.5.2和BF.7變種毒株,數月前已在新加坡發現。
新加坡現階段關注的兩大重點是,可能出現更危險的新變種毒株,以及如何保護醫療系統,避免太多確診病例患上重症。
監測新毒株需要有效的全球監測系統,而新毒株可能從世界上任何一個地方出現,不只是中國。
中國各城市的疾病預防控制中心也在積極監測新毒株,每周上傳最新的病毒基因組序列,由全球共享流感數據倡議組織(GISAID)設在新加坡的辦事處進行分析。
不進行樣本檢測

從機艙廁所採集的人體排泄物檢測樣本,不足以進行廢水檢測,也很難從中檢測出新的冠病變種毒株。
廢水檢測只能從固體排泄物中檢測出病毒碎片,較適用於客工宿舍和住宅區。
比利時日前宣布,對從中國抵境的航班進行廢水檢測,作為防範冠病傳播的新舉措。不過,從中國飛往新加坡的航行時間相對較短,因此從機艙廁所採集的排泄物檢測樣本量很小,用處也有限。
航班較少

每周往返中國和新加坡的航班只恢復至冠病疫情前的不到10%,目前也只占樟宜機場所有航班次數的約1.5%。
樟宜機場每周平均乘客人次已恢復至疫前的約八成,每周航班次數則恢復至近80%。往返新加坡和中國的航班則從去年10月底的每周25趟,增加至目前的38趟,相當於每天有五六趟。
乘客人數方面,每天有700至1000人從中國抵境,相當於疫前的不到10%,目前也只占樟宜機場每日抵境總人數的1%至1.5%。從中國入境我國的旅客中,有超過六成是新加坡公民、永久居民或長期證件持有者。

目前航空公司對增加航班也是持謹慎態度,機場恢復運作也需要過程,大規模復航估計還需要一段時間。
中國居民在官方宣布放寬入境防疫措施隔天就迅速預訂出境機票,預訂量比前一天激增254%;最受歡迎的五個目的地是新加坡、韓國、香港、日本和泰國,其中飛往新加坡的航班預訂量比一天前激增600%,飛往其餘四個目的地的航班預訂量增加400%。
不過,需求激增並不意味著航班增加,尤其是往來中國的國際航班。短期內中國的口岸機場無論人員、設施和設備等資源都不充足,民航局也要求機場逐步恢復運作,不會一下子就增加很多航班。
不過,需求激增並不意味著航班增加,尤其是往來中國的國際航班。短期內中國的口岸機場無論人員、設施和設備等資源都不充足,民航局也要求機場逐步恢復運作,不會一下子就增加很多航班。
中國在冠病疫情暴發期間實施「五個一」政策,要求一家航空公司一個國家只保留一條航線,一周只運營一個航班,導致往來中國的國際航班大幅度減少。
取消「五個一」之後,外國航空公司已沒有政策限制,可以按照2019年已有航權的量申請復航。

不過,航空數據分析公司Cirium的資料顯示,明年首三個月飛往中國的國際航班,本周只比上周增加了2.9%,顯示航空公司沒有因為中國放寬入境防疫措施顯著調整航班班表。大多數航空公司仍觀望,評估疫情趨勢後才決定。
航空公司會因為中國放寬邊境防疫措施就調整運力,大多數航空公司仍會等待並評估中國的冠病疫情趨勢之後才決定。
歲寒又冬至,團圓正當時,家人閒坐,燈火可親,倍感團圓珍貴。時光靜謐無聲,冬至悄然而至;指尖白露凝霜,流年安然無恙。
新加坡民航局目前正在評估,並會在考慮當下的公共衛生評估和樟宜機場的容量後,陸續批准這些申請。
供應鏈不受影響

中國的冠病疫情雖然可能在短期內局部干擾當地的產能和供應鏈,但是預計不會對輸到本地的必需品帶來嚴重和持久的影響。
中國的疫情持續變化。雖然預計不會對輸到新加坡的必需品造成嚴重和持久的影響,但是當地的產能和供應鏈,可能在短期內受干擾。
過去幾年來,本地公司已經加強了它們的業務持續計劃和供應鏈,政府會繼續鼓勵企業那麼做,以舒緩供應鏈受干擾的影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