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新加坡病例越來越多,中國也不斷出現新加坡輸入病例。
而昨天發布的北京冬奧會防疫指南,讓我們看到短期內,回國免隔離是不可能的事情~

(圖源:BBC)
廣東、上海、山東、福建 近期都有新加坡輸入病例
前天9月29日0-24時,廣東省報告境外輸入3例,新增境外無症狀感染者9例,其中東莞報告3例無症狀感染者,有2例都來自新加坡。

(圖源:廣東衛建委)

這個月,已經陸續有好幾個中國城市報告新加坡輸入:
9月14日,中國山東青島有1例新加坡輸入病例,該病例為無症狀感染者。

(圖源:齊魯晚報微博)
9月18日,中國上海新增2例境外輸入病例,其中一例便是來自新加坡。

(圖源:上海市衛健委)

所有輸入中,最引發爭議的就是8月4日,從新加坡入境福建廈門的林某某。
林某某在入境38天後的9月10號,核酸檢測結果為陽性,確診為新冠。
經歷了疑似福建社區疫情的源頭、再到遭遇網暴、再到9月中旬,終於有一些專家為他「平反」。

(圖源:第一財經)
中國疾控中心免疫規劃首席專家王華慶表示:
目前根據流行病學調查和實驗室檢測,尤其是測序結果,認為疫情的源頭病例可能系在集中隔離期間感染,並進而導致後續疫情發生。

(圖源:財新網) 林某某風波總算告一段落。
現在好多海外人士都像林某某一樣,想回國,又怕萬一有什麼事受人譴責。

(福建學校連夜核酸檢測)
現在世界上很多國家都無法清零,轉變政策為「共存」;中國國內對海外入境者的規定卻越來越嚴格!
關於中國是會堅持「清零」還是慢慢「共存」,早前外媒還有猜測。
直到昨天北京冬奧會的防疫細節出爐,我們才意識到,中國會繼續「嚴防死守」。
北京冬奧會防疫政策 嚴格隔離,只賣票給國內觀眾 9月29日,國際奧委會主席巴赫主持召開國際奧委會執行委員會會議。

在審議了北京2022年冬奧會和冬殘奧會疫情防控關鍵政策之後。
會議決定,北京冬奧會及冬殘奧會不面向境外觀眾售票,僅面向境內符合疫情防控相關要求的觀眾售票。

(沒有觀眾的東京奧運會)
和東京奧運會類似,即將在北京舉辦的冬奧之前一直在探討是否允許觀眾參加。
相比空無一觀眾的東京奧運會,讓觀眾親身體驗冬奧會和冬殘奧會的冬季運動,能為場館帶來良好的氛圍~
但是,看到這裡,如果你覺得中國要放鬆防疫措施,那就錯了。
「應接盡接」 每日核酸檢測
這次北京2022年冬奧會和冬殘奧會執行嚴格的疫苗接種政策和閉環管理。
來華前14天完成全程疫苗接種者,入境後直接進入閉環管理; 未接種或未完成全程接種的,入境後進行21天集中隔離觀察,再進行閉環管理。
所有進入閉環內的境內外冬奧參與人員和工作人員都將進行每日核酸檢測。

不售票給境外人士 非必要不來華
儘管北京目前是「清零」狀態,比當時舉辦東奧會的日本東京情況要好很多。
但是這次依然貫徹非必要不來華原則。
指的是不售票給境外人士,境外觀眾不能來現場觀看比賽。
而且根據這一原則,國際奧委會執委會決定取消所有利益相關方的隨賓註冊類別。

(過去冬奧會示意圖)
閉環管理 專用交通系統
充分借鑑了東京奧運會的經驗和教訓,這次北京冬奧會將會嚴格採取閉環管理。
實施閉環管理時間將從1月23日至冬殘奧會結束。
閉環管理涵蓋抵境離境、交通、住宿、餐飲、競賽、開閉幕式等所有涉冬奧場所。
在閉環內,參與者將只能在冬奧會場地間活動,參加與本人訓練、比賽和工作等有關活動,以及閉環內將使用冬奧會專用交通系統。

(冬奧村)
除運動員和部分隨隊官員入住冬奧村外,所有註冊人員都將入住北京冬奧組委簽約飯店,遵守北京冬奧會疫情防控要求。
換句話說,就是冬奧的參與者只能在場地間活動,和社區分離開的。

(圖源:微博熱搜)
網友對此紛紛叫好,而且相信中國有能力辦好奧運會的同時,做好防疫工作。
北京冬奧會是契機? 中國為什麼堅持清零
很多人關注北京冬季奧運會,認為這會是中國防疫方向的轉折點。
有人預測2022年2月的北京冬奧會是中國「重開國門」的時機。
我們可以看到,在北京冬奧會舉辦之前,中國也在緊鑼密鼓的準備,其中就是給更多人接種疫苗。

(央視新聞)
9月28日,中國衛生健康委員會發言人宣布,完成兩劑冠病疫苗接種的人數已經超過10億。
中國全國已經施打了超過22億劑次的冠病疫苗!
7月,中國有專家展望了未來世界包括中國與新冠共存的方向,受到了爭議。

後來中國國家國家衛健委高級別專家組成員、中國疾控中心流行病學首席科學家曾光接受採訪表示,
清零是中國現階段的路線,但未來可能並非一層不變。
曾光說,中國目前堅持清零路線的其中一個原因是:
「中國的老年人口規模相當大,在世界上可以說是老齡人口絕對數最多的國家,我們的慢性病患者也多,這是我們的國情。」

中國先不大開國門,先看看別的國家共存情況如何,再做決定。
中國會觀察,會根據疫苗接種、國際形勢來調整政策。


曾光強調:中國不會一直採取「清零」的政策。



(圖源:鳳凰視頻封面)
共存可能是遲早的事情,但是此刻在新加坡的我們,真的很羨慕中國的安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