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暴發,街頭表演活動戛然而止,在漫長的16個月里,本地街頭藝人如何生活

2021年08月18日   •   2萬次閱讀

維格納什在本地口琴界頗有名望。他不僅在鄰里街頭表演,也常在維多利亞音樂廳的殿堂舉辦音樂會。(受訪者提供)

維格納什(Chandrasekaran Vignesh Subramaniam,22歲)是南洋理工大學機械工程系二年級學生,也是南大口琴社主席。他在小學的音樂課上接觸到口琴,從此結下不解之緣。他同時也是達曼裕廊聯絡所口琴社主席,在本地口琴圈裡頗有名氣。

在2019年上大學之前的假期,維格納什拿到了藝理會的街頭表演准證。一來是為了積累舞台經驗,二來也是為了把音樂帶入社區。

他平時最喜歡在家附近的達曼裕廊熟食中心門口表演,假期時每周會去一兩次,學期中大概每月一次。不過他有固定的觀眾群,關注他的社交媒體帳號,了解最新動態。

事實上,維格納什除了平日在街頭演出,還經常登上濱海藝術中心、維多利亞音樂廳這樣的殿堂演奏古典曲目。這時,平日裡關注他的街坊鄰里,就會到音樂會的現場支持他。

他說:「這難道不是一件很奇妙的事情嗎?如果我在街上隨便請一個人走進音樂廳聽古典音樂,可能是件困難的事。但因為平日我們在社區通過音樂建立了默契,這份默契就成了他們走進音樂廳的一座橋樑。」

鄰里自發的甘榜精神

去年12月,藝理會首次推出實體街頭表演試行計劃,在確保安全距離等措施下,在克拉碼頭的The Central和烏節路的*SCAPE舉行。

維格納什是參加這項計劃的表演者之一,時隔大半年回到現場演出,自然感到激動和興奮。不過他也指出:「一般街頭表演收到的捐款都是來往路人手中的零錢,如果擺一個QR收款的話,不僅不方便,味道也變了。不過我可以理解,這是為了防疫的安全考量。」

在那兩場各一小時的演出中,他記得克拉碼頭那場的收入比較「可觀」,進帳三元。「在烏節路那場是五元,不過是因為正巧朋友路過,獨家贊助的。」說到這裡,記者也忍不住笑了。

維格納什透露,平日在達曼裕廊熟食中心表演時,他平均一個小時能收到60元,而在濱海藝術中心等地,差不多要打個半折。

他說:「在濱海藝術中心附近,人們更關注的是藝術本身,他們一般有更高的鑑賞力,但要求也會更苛刻;在社區里,也許人們不知道我吹的曲目是什麼,甚至不知道我手中的樂器叫什麼,但他們看到自家社區的孩子在街上表演,就會自發地來支持,這種甘榜精神讓我感動。」

有時,也會有好心人特意上前來問他是否還好,是否需要幫助。維格納什覺得這樣的言行雖然很暖人心,卻也在無形中折射出在本地文化的固有觀念中,街頭賣藝是出於物質匱乏的行為,無關才華、激情和夢想,以及對一個優雅社會的想像。

吳正隆∣天資聰穎 博採眾家之長

吳正隆希望讓更多人了解到,街頭表演是一種值得尊重的藝術形式,它讓我們的城市生活充滿精神與活力。(檔案照)

吳正隆雖然才25歲,卻已經是本地街面上的「老江湖」。他13歲成為正式街頭表演者,開始在街上玩火——是真的火把,他的絕活還有雜耍和滑稽表演。

與火結緣是在10歲時,吳正隆去聖淘沙的沙灘酒吧,找在那裡工作的姐姐。正巧趕上一個雜技團在那裡表演,吳正隆被火把雜技壯觀的景象震撼到了,於是決定每個周日都要來看。

雜技團對這個可愛的小男孩也感到好奇,因為酒吧里不會見到未成年人,更不會每星期都出現。他們半調侃地問吳正隆:「你想學『玩火』嗎?」生性開朗又豪爽的吳正隆怎會放棄這樣的機會?

13歲時,他聽說本地著名雜技團Bornfire將在多美歌格林(Dhoby Ghaut Green)辦一場雜技節,便去開眼界。沒想到他因此結識了該雜技團的組織者,還簽了5年學徒協議。

在這五年里,吳正隆不僅跟著雜技團的經理學習各類演出、後勤、場務方面的實踐經驗,更抓住一切機會跟團里的表演者,還有國外來的前輩們請教各種雜耍。因為他天資聰穎又機靈,而且年輕人入這行的也不多,凡是被吳正隆求教的,都會不吝賜教。期間吳正隆也成功考入義安理工學院,如今已獲得藝術與商業管理專業文憑。

18歲時,他和好朋友王志偉組成「煩人兄弟」(The Annoying Brothers)組合,朝雜耍與滑稽表演方向發展。吳正隆也是少數被邀請到愛丁堡等國際街頭藝術節表演的本地街頭藝術家。

關於未成年人獲准成為街頭表演者,吳正隆說,藝理會的申請流程和考核標準是一樣的,只是報名前須出具父母或監護人的書面同意。

吳正隆(前)最早接觸到雜耍,便是從火開始。(檔案照)

成立協會打造本地街頭文化

在疫情下無法開工的一年多,吳正隆做起了外賣員。「收入有時跟原來的差不多,但時間上沒有那麼自由,有時收入也還不如原來的。」

不過他並沒有放棄自己作為街頭藝人的身份和責任。2019年,他在義順集選區國會議員黃國光的幫助下成立了「街頭表演者協會」(Buskers』Association),旨在為這個群體發聲並提供協助,吳正隆擔任聯席主席。

吳正隆(右)與好友王志偉的「煩人兄弟」組合給路人帶來歡樂,成為獅城夜生活的一道獨特風景線。(檔案照)

疫情期間,街頭表演者協會組織過線上表演,也辦過工作坊,交流行業的經驗和心得體會,協調錶演者之間關於場地的分配。接下來,他們還會做試點實驗,開發新的適合街頭表演場地。在此前,協會在義順東兩個地點的試行場地計劃因疫情擱淺。

吳正隆有兩個理想,一個是舉辦一場新加坡雜耍藝術節,另一個是打造出新加坡獨特的街頭文化。2013年,他在聖淘沙觀看了由新加坡旅遊局主辦的「新加坡街頭表演藝術節」,卻沒看到能夠代表新加坡的團體出現。也是因此,隔年他就與好朋友組成了「煩人兄弟」。

吳正隆說:「我希望讓更多人了解到,街頭表演是一種值得尊重的藝術形式,它讓我們的城市生活充滿精神與活力。」

記者:張鶴楊 攝影:李健瑋、龍國雄、鄔福梁

上一頁
2/2
「從中產到破產,只隔著一個新加坡?」——新移民中產家庭生存實錄曝光!
2025年07月01日   •   2萬次閱讀
在新加坡如果接到+65或者8開頭的電話要注意了
2025年06月28日   •   2萬次閱讀
剛剛,新加坡人又能再領300新幣補貼!
2025年07月02日   •   2萬次閱讀
新加坡人等了十年!5分鐘出國,中國製造
2025年07月02日   •   2萬次閱讀
「新加坡毫無個性,冷漠!旅遊後大失所望」
2025年06月29日   •   2萬次閱讀
83歲蔡瀾安葬新加坡!來看看他筆下的海南雞飯和咖喱魚頭
2025年06月30日   •   1萬次閱讀
看看七年內,新加坡地鐵是否通到你家門口?
2025年06月29日   •   1萬次閱讀
新加坡電信公司狂推「無國界」數據配套!不用激活e
2025年06月30日   •   1萬次閱讀
他,畢業於清華、北大、牛津、南洋理工!卻在新加坡送外賣!現已回國,加入了美團
2025年06月26日   •   1萬次閱讀
新柔地鐵要來了!中馬跨境火車正式進入退役倒計時
2025年06月30日   •   1萬次閱讀
撕掉"最貴"標籤!新加坡的平價生存法則
2025年06月28日   •   1萬次閱讀
你真的適合在新加坡生活嗎?答案可能出乎意料
2025年07月01日   •   9576次閱讀
看慣了珍珠坊熟悉的黃綠色外牆 你喜歡它紅艷艷的新裝嗎?
2025年07月01日   •   9576次閱讀
新加坡5大數字銀行!存款消費更划算~
2025年06月28日   •   9576次閱讀
前夫搶人!她從杭州追到新加坡,只為奪回6歲的孩子......
2025年06月29日   •   9405次閱讀
新加坡華人正在消失?為啥70%華人選印度人做官,文化輿論成推手
2025年06月30日   •   8208次閱讀
新幣兌人民幣又新高!中國超過日本,成為新加坡人首選出國目的地!
2025年07月02日   •   8037次閱讀
全網最全對比!新加坡公民 & PR政府福利差異,一篇看懂值百萬
2025年06月26日   •   5985次閱讀
李光耀的遺憾:新加坡和馬來西亞是如何分開的?
2025年07月01日   •   5472次閱讀
新加坡銀行轉帳手續費大科普
2025年06月30日   •   4788次閱讀
榜鵝海岸巴士轉換站啟用,舊站即將翻新,增風扇長椅
2025年07月01日   •   4104次閱讀
從清北到牛津再到南洋理工博士,在新加坡送外賣的背後真相
2025年07月02日   •   3762次閱讀
蔡瀾助理回應遺產分配:少去八卦別人隱私!新加坡財富傳承的三重密碼
2025年07月01日   •   3762次閱讀
蔡瀾走了,但他藏在雲吞麵里「活過」的答案,還在人間冒著熱氣
2025年06月29日   •   3591次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