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加坡人給人過去的印象是,有當年「下南洋」的拼勁,保留了很多福建人的勤奮。不過最近的一個「世界各國人民摸魚排行榜」,新加坡人居然榜上有名。
摸魚:代表上班的時候偷懶,假裝在忙碌。
8月13日,美國消費者新聞與商業頻道(CNBC)援引一項近期調查稱,一些亞洲國家的員工花在「表現性工作」上的時間最多。
「表現性工作」是指,此類工作包括「花大量時間參加『團隊呈現成就』的會議」,而不是去做決定或解決問題。換句話說,他們只是「看起來很忙」,而不是做真正有成效的工作。
調查發現,來自印度(43%)、日本(37%)和新加坡(36%)的員工表示,他們在「表現性工作」上花費的時間高於32%的全球平均水平。韓國與美國的雇員受訪時稱,他們只有28%的時間表現得看上去很忙,並列最後一名。

「表現性工作」時間占比排行榜
印度、日本和新加坡的雇員在「實際工作」上花費的時間比例最低,韓國居首(72%),印度墊底(57%)。

「實際工作」時間占比排行榜
調查稱,員工熱衷於表現得忙碌可能與領導者衡量生產力的方式有關,「領導者很有可能根據可見的活動來判斷生產力,而不是關注實際結果」,「這種脫節導致員工試圖在領導面前表現好,從而浪費了精力」。
受訪的18149名雇員(包括高管)中有坐班雇員,也有居家雇員,還有通勤和遠程工作結合的員工。分別來自9個國家,分別為美國、澳大利亞、法國、德國、英國、印度、新加坡、日本和韓國。

根據這項調查,在全球範圍內,工作可見度和活動指標(在線時間和發送電子郵件的數量等)被列為領導衡量生產力的首要指標,占比達到27%。
員工可能因此感到壓力,從而延長工作時間,儘量立即回覆郵件,或出現在每個會議。比如,44%的新加坡受訪者稱,他們的生產力受到了在會議和電子郵件上「費時太多」的影響。
此外,63%的受訪者努力保持在線狀態,即使他們並未在幹活。
但報告發現,大多數員工並不想如此,他們希望生產力能夠被不同的方式衡量,比如通過關鍵績效指標、與經理的溝通以及在特定類型工作上花費的時間來進行評估。
大隊長也是沒有想到,居然新加坡會登上「摸魚」排行榜,可能這也和現在的職場環境有關,部門及公司也更喜歡至少看起來「更勤快」的員工,這也就導致了打工人們不得不時時刻刻假裝忙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