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久前,
一名中國女性網紅,
在新加坡醫院等了3個小時卻沒能接受治療,
因辱罵護士而背上6個罪名而成為話題...

事件影響
東南亞島國新加坡建國以來發展迅速,在全世界見證了它的奇蹟進步。這個小島國、在很多方面都是令人刮目相看的國家。國力強盛,經濟高度發達,社會治安良好,環境優美,充滿園林城市氣息。
然而,這名中國女性網紅在新加坡醫院等了3個小時,在沒有接受治療的情況下辱罵護士而成為話題。因此獲得6項罪名,被判處最高16萬元罰款+4年監禁。
很多人認為,「醫鬧」理應受到處罰,但也有很多人對新加坡的醫療體系是否如此優秀持懷疑態度。

看病等待時間長是事實
與中國的門診相比,新加坡的門診確實需要等較長的時間。在中國,即使是第三甲醫院,也要在當天排隊等候,急診更要立即就醫。各大醫院目前普遍開通了網上預約系統,無論是普通號碼還是專家號碼,都非常方便。與此相比,新加坡醫院通常需要等2~4個小時,嚴重的情況下竟然需要等45個小時。

新加坡實行嚴格的分級診療制度,如果是小病,首先要到社區診所或綜合診所。但如果情況嚴重或危急,應立即到大醫院急診室就診。如果因為輕微的感冒而去大醫院急診,不僅費用昂貴,還會占用醫療資源,影響真正需要急診的患者。合理利用醫療資源非常重要。

新加坡其實具有非常健全的醫療體系
新加坡不僅醫療體系全球排名前茅,也被評為亞洲醫療效率最高的國家。這主要得益於新加坡醫療制度堅持的四大原則:

一是強調個人責任。在新加坡的醫療支出中,政府和個人各占一半左右,其中個人支付的近3%是自己支付的現金。這一水平遠遠高於其他已開發國家,表明新加坡重視個人在醫療體系中應負的責任。
二是實行分級診療制度。小病去診所,大病去醫院,不同級別的醫療機構各司其職,提高了整體的運行效率。
三是發揮市場的作用。政府在補助低收入群體的同時,發揮競爭機制的效力,控制醫療成本。
四是區分補貼對象。要根據收入水平確定醫療補助標準,不能一律全額補助。

留學生就醫問題
對於留學生來說,治療同樣是一個重要的問題。新加坡的醫療系統非常發達,公立醫院、私立醫院、診所的醫療機構類型也多種多樣。
對學生來說,最方便的選擇是學校的學校醫院。學校醫院不僅提供普通診察,還提供身體檢查、疫苗等服務,而且還有眼科、整形外科等專門醫生。到外部診所看病,醫療保險一般不予報銷。
需要看專科的,必須先接受普通科醫生的會診,並由醫生開介紹信。雖然全額免除專科診療費用,但學生必須先支付後再申請補償。
如果需要手術等大的治療過程,可以根據學校醫院開出的介紹信到公立醫院就診,基本全部免費,但上限為2萬~30萬美元。如果情況緊急,可以去私人醫院,並得到費用50%的報銷。
無論如何,新加坡在醫療系統領域占據亞洲第1位並不是毫無根據。大病去急診室,小病去社區診所等,合理利用資源,新加坡的醫療服務對外國人來說還是很方便的。這次爭議事件提醒我們,不同國家的醫療制度有自己的特點,不能單純地比較哪一個優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