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東京搬來新加坡,看了7家幼兒園!忍不住寫下3000字感想...」
最近有好幾個媽媽發私信問辣媽
剛來新加坡
想給孩子選一個合適的幼兒園
可是初來乍到人生地不熟
想讓辣媽給支支招

正好一位剛從日本搬來新加坡
不久的媽媽甜醬
跟辣媽分享了
自己為孩子找幼兒園的經歷
一起來看看吧
素材|甜醬in霓虹&獅城@小紅書
公眾號:甜醬隨筆
編輯|伯爵紅茶
從東京搬來新加坡
搬來新加坡是大人的工作原因,屬於日本企業的外派性質。雖然也有其他國家和地區的外派選擇,但是綜合下來,我們認為新加坡離中國近、生活和飲食方面的習慣也與中日兩國都較為接近,便於適應。多元的文化環境適合低齡孩子的成長,學校和幼兒園的教育可以強化孩子們的中英學習,所以選擇了新加坡。


來到新加坡後,最重要的事兒除了找房子外就是教育了。
轉眼間,幼兒園的小朋友已經入園近四個月,戰勝了分離焦慮後,他每天可以開開心心地進幼兒園,回來興奮地展示在幼兒園裡學到的兒歌、漢字和做的手工作品。我想,應該也算是為他找到了一家很適合的幼兒園了吧。

今年4月初決定6月初全家搬來新加坡。哥哥的學校在來坡之前已經定下,於是來到這裡的第一個月,著重解決了住房和弟弟的幼兒園兩件事,今天來說說我是如何給弟弟選幼兒園的吧。
提前做功課
其實,選幼兒園的準備工作是從在日本時就開始的,網上搜索信息、詢問兩三年前從日本派到新加坡的同事和朋友,加上與公司介紹的教育諮詢師探討,第一步先確定了是進入私立幼兒園。

決定私立幼兒園而非國際學校的幼兒園,最大的原因就是它沒有寒暑假並且託管時間長。全家在異國新生活的第一年一定是繁忙的,把孩子能送進我們都滿意的幼兒園,對彼此都好。

到坡的第一周,看了幾個房子後,我們便確定了住房地址,接著選擇了附近的7家幼兒園參觀。
這7所幼兒園分別是:
01
步行10分鐘可到
* 新加坡首家引入IB課程的私立幼兒園1所(日本家庭可選日語課)
* 注重幼小銜接、受華人家庭歡迎的學習型幼兒園1所
* 在香港、加拿大有分園的混齡蒙特梭利幼兒園1所
* 倡導戶外、從探索中獲得學習方法的幼兒園,同系列2所(父母日語交流無問題就可選擇日語課)
02
校車10分鐘可到
* 第二、三語言可選中文、日語、韓語、西語等,外國人占了一大半的幼兒園1所
* 華人家庭占8成以上、每學期都有主題式學習的幼兒園1所
實地考察7家幼兒園
幼兒園的參觀,我都是帶著孩子一起去的。因為我認為孩子的直覺是否喜歡這裡很重要,父母的決定權必須參考孩子在參觀時的狀態。


通常,參觀時會被介紹到教育理念、課程、師資、以及園內和教室內的情況。有些幼兒園會安排參觀廚房,有些不會。此外,我還比較關注以下幾點:
* 參觀前後郵件溝通時的回覆速度和態度
* 師生比例、國籍比例
* 幼兒園平時的作息時間表
* 教師流動率
* 在幼兒園參觀時看到的老師和孩子們的精神面貌
* 幼兒園所需要的家長對活動的參與度
* 每天的餐食安排
對於我和孩子比較喜歡的幼兒園,我們還在早上8-9點間或傍晚5-6點間再去一趟,看看接送時孩子們的情況,主要是觀察小朋友們入園和放學時的狀態。
最終,我選擇了一家有寬敞的室外活動場地、倡導戶外和探索,在各種主題式學習中引導孩子自己體會如何學習的幼兒園。這家幼兒園在平時課程使用中英雙語的基礎上,每周還有三次日本老師的日語課。
入園的體驗
經歷了近四個月的幼兒園生活(其中回國了半個月,再除去生病請假大概也就去了三個月吧)。簡單對比一下和在日本時的幼兒園生活,也稍有些體會。


新加坡託管時間長,基本都是早上7點到晚上19點(課程時間是9點至17點),我們去的幼兒園早上帶著孩子們在戶外玩耍後,回到教室吃早餐,然後開始一天的課程。
長時間的託管能為忙碌的家庭減輕不少育兒負擔。這裡的幼兒園很重視閱讀習慣、學習和思考能力的培養。同時,也很重視中文的學習。我們去的幼兒園,三個月已經發了兩次類似的字卡,建議家長平時也多帶著孩子們練習。

幼兒園的課外活動也很豐富,會帶著孩子們去農場、牧場、博物館,聽身邊小朋友也在私立幼兒園的朋友說,幾乎也都是每個季度會有1-2次的戶外出行,和平時一樣的時間送去幼兒園、一樣的時間接,不需要家長跟著也不需要家長做便當。
這點和日本幼兒園組織的親子遠足不太一樣。在母親節、父親節這樣的節日時,幼兒園會組織需要家長參與的活動。

與日本的幼兒園相比,我認為這裡最大的不足在於運動方面。雖然我們選擇了每天都有戶外活動時間的幼兒園,但依舊覺得這裡對體育運動方面的要求和時間著實少了些。

身邊認識的一些孩子們會去體操教室、在小區里上游泳課或網球課、或通過其他室內外的運動來增加運動時間。

還有個很深的感受是,這裡的幼兒園老師對孩子照顧得很仔細,可能因為人數少吧,我們家小朋友所在的N1班級(3歲班),目前的師生比例1:6,老師幾乎每天都會通過APP或下午接孩子時與家長溝通這一天的學習、睡眠和吃飯情況,每周和每個月結束時都會在APP上聯絡這周或這個月的課程和活動內容。

在日本,我印象中保育園老師對孩子照顧得很仔細,也是每天溝通。3歲多到幼兒園後,每個班級2位老師要負責2-30個孩子,就沒有那麼仔細了。大概也是因為我們在日本時選擇的是注重運動和培養孩子毅力的幼兒園。理念不同,照顧的方式自然也不一樣。
關於費用
我們在新加坡選擇的私立幼兒園是稅後2400新幣/月(RMB約1w3),除外出遊玩的活動外,不存在其他額外收費,非本國居民和無PR的外國人在這裡無補貼。


我們住在東京時孩子們的私立幼兒園,每個月學費包括基礎學費+午餐費+幼兒園的興趣班+寒暑假Camp+假期保育,大約13-15w日幣/月,因為興趣班的數量和假期保育的天數不同而有差異。當時,每個月雙職工補貼可以拿到3w7日幣,所以大概每個月RMB5500-6000左右。

從新加坡和東京的物價比來看,這裡的私立幼兒園性價比我認為還是挺高的。離中國近、文化相近、環境不錯、安全性高、孩子們能在幼兒期熟練掌握中英雙語、家長在平時的生活中可以使用中文,我想大概也是為什麼這裡的低齡陪讀如此受歡迎的原因吧。

媽媽的感受
每個孩子都可以實現雙母語,但是不要著急。語言的學習需要時間的積累,尤其對嬰幼兒期的孩子來說,做好輸入,不要過快的要求輸出。兩三門語言同時學習,那麼就需要學習一門語言的2-3倍時間,慢一點是正常的。時間會證明一切付出和努力都值得。新加坡私立幼兒園的雙語教學方式更讓我堅定了自己一直以來對孩子中文學習的堅持。

新加坡的官方語言是英語,所以,無論工作還是陪讀,家長的英語能力在這裡都非常重要。來到新加坡後,我們查詢官方信息、簽署租房協議、與幼兒園的所有溝通過程和文件都是英語的。雖說華人占了一大半,但是掌握了中文對於在這裡生活,我認為只能是錦上添花。

新加坡的公共福利也不錯,但是多數福利上幾乎只對本國公民和PR持有者友好。拿著EP或SP來這裡的,享受不到各種福利,只能做個消費者吧。

對於喜歡多元環境、想給低齡孩子國際教育並且預算充足的家庭來說,新加坡挺合適的。
這裡最大的缺點大概就是地方小,所以我的安排大概是1-2個月就可以出國旅遊一次了,變劣勢為優勢,趁著外派在新加坡的日子帶著孩子們走遍東南亞吧。

希望大家看了這位媽媽的分享
能有所啟發
或者有希望分享的故事
儘管留言給我們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