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冠肺炎(COVID-19)是一種全球性的傳染病,已經造成了數百萬人的死亡和殘疾。雖然大多數感染者可以在幾周內康復,但有些人卻遭受了長期的後遺症,被稱為長期COVID綜合徵。這些後遺症可能包括心臟、神經、呼吸等多個系統的併發症,嚴重影響了患者的生活質量和工作能力。

圖源:CNA
為了了解長期COVID綜合徵在新加坡的發生情況和影響因素,南洋理工大學(NTU)領導了一項涉及近180萬新加坡人和永久居民的大規模研究,該研究於9月25日發表在《臨床傳染病》學術期刊上,是第一個也是最大的研究高度接種疫苗的多種族東南亞人群中長期COVID風險的研究。
研究方法和結果
該研究利用了新加坡衛生部提供的國家資料庫,包括 COVID-19 測試、醫療索賠、住院記錄等數據,研究人員將 106,012 名在 2021 年 9 月 1 日至 11 月 31 日期間被診斷出患有 COVID-19 的新加坡公民和永久居民與 1,684,085 名未感染 COVID-19 的對照組進行了比較,兩組人員年齡均超過18歲,平均跟蹤300天。
該研究主要關注心臟併發症,包括心律失常、心肌梗塞、心力衰竭、心臟驟停等,這些併發症是通過醫院出院診斷碼、門診就診記錄、急救服務記錄等方式來確定的。

圖源:CNA
研究發現,未接種疫苗的 COVID-19 倖存者在感染一年後出現新心臟併發症的風險要高出 56%。具體來說,有 912 名未接種疫苗的 COVID-19 倖存者報告了與長期 COVID 綜合徵一致的 「揮之不去的後遺症」,其中可能包括心臟併發症,相比之下,對照組中只有 0.05% 的人報告了類似的後遺症。
研究還發現,感染 COVID-19 後發生心血管併發症的風險 「即使在未住院的輕度病例中也很明顯」,這意味著即使沒有出現嚴重的 COVID-19 症狀,感染者也可能在康復後出現心臟問題。
疫苗接種和加強對減輕長期COVID併發症的重要性
該研究分析了不同接種狀態下 COVID-19 倖存者的風險差異,研究人員將 COVID-19 倖存者分為三類:未接種疫苗、接種疫苗和接種疫苗並加強。他們發現,接種疫苗或加強的 COVID-19 倖存者的風險明顯降低。
與未感染者相比,接種疫苗的 COVID-19 倖存者發生心臟併發症的風險為 11%,而增強的 COVID-19 倖存者與未感染者的風險相同。這表明,疫苗接種和加強可以有效地保護人們免受長期 COVID 綜合徵的影響。
該研究的主要作者、NTU 傳染病建模助理教授 Lim Jue Tao 說:「在聽說越來越多的長期 COVID 綜合徵報告後,我們有動力進行研究。
儘管我們現在處於大流行後時期,但由於 COVID 將繼續與不斷變化的變體保持聯繫,我們的研究結果仍然具有相關性,世界將繼續需要了解其影響並保護自己。
我們的研究強調了人們接種疫苗的必要性,並作為一種重要的保護手段。」
衛生部長王乙康在最近的一次講話中也呼籲老年人和弱勢群體及時接種疫苗,每年至少接種一次,他說:「正如我之前所說,自大流行危機以來,COVID-19 病毒並沒有變得溫和,是我們變得更強壯、更有彈性,這是因為疫苗接種以及從感染中安全康復,但就像所有的保護一樣,它會隨著時間的推移而減弱。」
研究局限性和未來方向
該研究雖然具有創新性和重要性,但也存在一些局限性。首先,該研究只關注了心臟併發症,而沒有涉及其他可能的長期 COVID 綜合徵,如神經精神和呼吸系統併發症;其次,該研究只涵蓋了新加坡人和永久居民,而沒有包括外籍工人和遊客等其他人群;第三,該研究只分析了 300 天內的數據,而沒有考慮更長期的影響。
因此,該研究團隊表示,他們將繼續進行更深入和廣泛的研究,以更好地理解長期 COVID 綜合徵在新加坡和其他國家的流行情況和影響因素。他們還表示,他們將重點關注神經精神和呼吸系統併發症,以及長期 COVID 對醫療保健利用的影響。

圖源:CNA
總之,該研究為我們提供了一個新視角來看待 COVID-19 的長期影響,並為我們提供了一個有效地預防和減輕這些影響的方法,讓我們一起行動起來,為自己和他人做出負責任的選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