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示意圖。(圖:iStock)
騙子等罪犯濫用Telegram犯罪引關注,內政部敦促Telegram加強用戶身份驗證措施,防止騙子創建帳號來行騙;當局也將探討進一步措施,包括立法強制要求平台遵守規定。
內政部政務部長孫雪玲昨天(4日)在國會撥款委員會辯論內政部開支預算時說,即時通信平台Telegram長期以來以用戶匿名性為特點,但這一特性也被詐騙分子及其他罪犯利用。
她指出,Telegram上不僅有人進行毒品交易和傳播非自願的色情影片,詐騙案件更是急劇上升,2024年舉報的Telegram詐騙案件幾乎翻倍。
她說,內政部敦促Telegram認真看待用戶的網絡安全,並採取更嚴格的用戶身份驗證措施,防止騙子輕易創建帳號行騙。
孫雪玲表示,內政部將繼續密切留意情況,並考慮採取進一步措施,包括立法要求Telegram遵守規定。
政府已通過《網絡犯罪危害法令》(Online Criminal Harms Act,簡稱OCHA)實施兩項業務守則,包括網絡通信服務守則(Online Communication Code) 和電子商務服務守則(E-Commerce Code)。
在電子商務服務守則下,Meta已對Facebook Marketplace的高風險賣家及廣告商實施政府認證的用戶身份驗證,Carousell也對其高風險賣家採取同樣措施。
這些舉措已初見成效,2024年下半年,Carousell上的電子商務詐騙減少近20%,Facebook Marketplace的詐騙案件更下降約50%。
政府將繼續推進《網絡犯罪危害法令》的執行,確保更多平台加強反詐騙機制,以保護公眾免受詐騙侵害。
干預工具去年助封鎖近10萬詐騙連結和帳戶
另一方面,政府也在強化技術手段,以快速打擊詐騙。
孫雪玲指出,由內政科技局(HTX)和政府科技局(Govtech)共同開發的詐騙分析與戰術干預系統(Scam Analytics and Tactical Intervention System,簡稱SATIS)旗下的工具在2024年就協助封鎖了近10萬個詐騙網站連結和帳戶。
政府正在擴展這個系統的能力,針對付款渠道及手機號碼進行干預,切斷詐騙分子的資金流動及通訊方式,從源頭遏制詐騙活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