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其他國家小到不會報道的新聞,在新加坡絕對上熱搜榜

2023年12月04日   •   2907次閱讀

每年12月是一個令人愉悅和期待的月份,聖誕佳節和嶄新一年即將到來,讓人沉浸在濃郁的節慶氛圍。

蟻粉可能不知道,12月對於媒體業者來說可是新聞淡季,重要政策多數不會在這個時候宣布。

也因此,一些看似無關緊要的小新聞,也會成為當日的頭條新聞。

2023年11月29日《新明日報》的封面。沒有天災的我們:20分鐘突發性淹水就會被當洪水新聞報道

「馬路變小河」之所以成為新聞,不僅是因為當天沒有更重要的民生新聞可報道,也是因為新加坡的排水系統很先進,平日裡不但沒有洪水和其他自然災害,就連水位急速上漲的突發性淹水也不常見。

所以當國人看到水深近膝蓋的突發性淹水,就已經覺得很稀奇,是「大新聞」。

老一輩的國人更瞬間夢回1950年代至70年代的新加坡。當時,新加坡的城市排水系統仍不健全,下暴雨時大街小巷就會立即淹水。

現在,除非你住在低洼地區或淹水黑區,遇上下了好幾個小時的暴雨或碰巧排水系統堵塞,才會不幸遇上「小淹水」,但通常會在一兩個小時內就消退。除了造成出行不便之外,不會有人員傷亡和財物損失。

這與外國的淹水情況與洪水災情相比,簡直是小巫見大巫。

那可要感謝新加坡完善的基礎設施,公路兩旁都建有排水渠。下大雨時,排水渠能夠很有效地避免公路和周邊地區發生突發性淹水。

譬如,樟宜機場的排水管道,每秒可排出多達1萬6000升的水,相當於在三分鐘內就能填滿一個奧林匹克游泳池。

洪水曾是新加坡常見的問題。經過幾十年不斷改善排水基礎設施,新加坡成功將易受洪水影響的地區大減99%,從1970年代的3200公頃減少到少於30公頃。

為了確保溝渠能暢通把雨水排走,公用事業局的溝渠清理工作也很到位。他們平時按照不同地點的需求清掃溝渠,一到年底雨季期間更會加強溝渠和水道的保養,尤其是低洼地區、人潮熱鬧和落葉多的地方,檢查頻率從一個星期一次增加到兩次。

另外,我國的排水溝和溝渠配有實時監測現場情況的系統,當大雨導致排水溝和溝渠的水位迅速上升,當局能預先發警報,並動員快速反應小組前往受影響地區處理淹水問題,如清除堵塞物、裝置可攜式防洪屏障和管理交通。

在城市長大的我們:食肆里有一隻老鼠也是大新聞

詩家董食閣(Tangs Market)日前有一隻垂死掙扎的老鼠從天花板掉落盤上,在場食客嚇得尖叫連連,有孕婦更被嚇壞得前往醫院急診部門求診。

刊登在11月30日的《新明日報》。

新聞被爆出後,不但驚動新加坡食品局和國家環境局展開兩輪稽查,查出天花板處發現鼠患,食閣內有5個攤位出現衛生疏失;就連詩家董管理層也沒閒著,立即對食閣進行深度清潔和消毒工作。

這則新聞在11月27日被爆出後,已連續四天登上新加坡新聞熱搜龍虎榜,各大媒體輪番報道,大街小巷的人都在討論。

換作是那些土地面積寬廣的國家,有鄉郊地區也有農村,那裡的居民早已習慣與「鼠輩」和其他鄉下常見的小動物為鄰,偶爾出現老鼠亂竄的情況,大家應該都已經見怪不怪。

然而,在很講究衛生的城市化新加坡,一旦食閣出現蟑螂、超市食物出現一小條蟲子,都會成為新聞和熱議話題。更何況,這次的事件是高檔食閣出現鼠蹤,這已經屬於嚴重衛生疏漏問題。

那些出生後就住在城市、組屋公寓的年輕一代新加坡人,應該都沒在家裡看過老鼠。偶爾出現一隻蟑螂或壁虎,會嚇得魂飛魄散、雞飛狗跳的人肯定不在少數。

紅螞蟻有預感,同樣的老鼠事件如果發生在中國甚至是鄰國馬來西亞,應該上不了國家級報紙,頂多就出現在鄉鎮的小報上。

在新加坡,就連組屋樓下有公雞擾民、「雞口」增長太快、醫院出現雞蹤變「養雞場」,烏節路出現啄人的「記仇烏鴉」,也是大新聞。

居民們看到住家外頭(再次強調,是屋外的公共區域)出現蟒蛇就會嚇得報警。刊登在11月27日的《新明日報》住在城邦國家的我們:小鎮增設臨時巴士站也是新聞

新加坡是一座城市,也是一個國家,因此很多看似雞毛蒜皮的小事,只要關乎於民生,主流媒體都會報道。小至咖啡漲價一毛,氣溫降至得蓋棉被睡覺穿外套的溫度都是大新聞。

那是因為新加坡人幾乎每天都會在咖啡店裡喝上一杯咖啡,一天漲一毛,就會增加日常開銷成本,這可不是小事。

地處赤道的新加坡,常年溫度都在28攝氏度以上,溫度只要低於23度,就是「寒冬」。

所以,小鎮增設臨時巴士站,那肯定是大新聞啦。

公共運輸是新加坡人日常生活的必需品。離家10分鐘內若沒有接駁巴士,那已經算是十分不方便的地點。

2020年11月23日,負責豐加北基層事務的永續發展與環境部兼交通部高級政務部長許連碹博士為住在武吉巴督西9道第460D座組屋一帶的居民,向陸交局爭取加快設立臨時巴士站,讓居民可以更早搭乘。

該巴士站啟動使用時,不僅有社媒報道,議員還親自到場剪彩。

(取自許連碹臉書)

豐加北小鎮推行有意義的環保運動,當然也值得報道宣揚。

2020年11月15日,豐加北辦為期兩個月的回收環保比賽。居民只要開啟環保應用掃描再循環垃圾槽或回收桶的QR碼(下圖),然後拍下準備回收的物品就可獲得積分,換取禮券。

既然是大事,自然得鄭重其事地為回收桶「剪彩」,舉行啟用儀式。

(取自許連碹臉書)

紅螞蟻想說的是,新加坡人不是山龜啦,也不是見識少,我們只是國情不一樣而已。

我們雖然是一個國家,卻也是一個高度城市化的島國,大家都住在城鎮里,沒有所謂的鄉下或農村,人口不算多,也沒有天災。

除了有能登上國際舞台的政策與外交大新聞,自然也少不了與民生相關的雞毛蒜皮市井新聞。

側面來看,這何嘗不也是一種幸運與幸福呢?

沒有大新聞,只有被放大的小新聞,在某種意義上,也是國泰民安的一種體現。

"在新加坡中了1000萬新元,錢要怎麼花?"
2025年04月28日   •   17萬次閱讀
這對新加坡夫妻在中國玩了近一個月,離境時被海關質問,竟這樣說!
2025年05月02日   •   16萬次閱讀
2025新加坡准證政策大變革,全面調整要點全解析
2025年04月29日   •   15萬次閱讀
旅遊簽連續入境新加坡10次,一年待了300多天,陪讀爸爸被ICA請去「小黑屋」
2025年05月02日   •   6萬次閱讀
外國勢力干預新加坡大選!網友:原來是它!
2025年04月29日   •   5萬次閱讀
新加坡地鐵再現蹭飯女團,專盯安哥出手,30秒變370新元
2025年05月03日   •   4萬次閱讀
新加坡史上最糾結選戰:66歲副總理臨危受命,為何反成選民"燙手山芋"?
2025年05月01日   •   3萬次閱讀
在新加坡,政府能查出你把票投給誰了?然後秋後算帳?
2025年05月01日   •   3萬次閱讀
我在新加坡陪娃讀書,突然收到小三信息:「他太累了,放過他吧。」
2025年04月29日   •   2萬次閱讀
新加坡全球搶人!將大批引進這類新移民!職位空缺近8萬人
2025年04月29日   •   1萬次閱讀
國人紛紛聲援副總理顏金勇:他「不是陌生人」
2025年05月03日   •   1萬次閱讀
入境新加坡可以帶香腸嗎?
2025年05月02日   •   1萬次閱讀
留英博士到卡車司機,他從上海開電車狂飆3000公里驚現新加坡街頭!
2025年05月03日   •   1萬次閱讀
25 歲的滾燙人生:從NTU校園夜宵攤到千萬麻辣帝國的逆襲密碼
2025年05月02日   •   1萬次閱讀
人在新加坡過世後財產會這樣被分配?!
2025年05月02日   •   9747次閱讀
乘坐飛往新加坡航班行李丟失?官方解決方案來了
2025年04月29日   •   9234次閱讀
遍布全島!新加坡徒步50個絕美秘境路線曝光:雨林、海岸、濕地...
2025年04月29日   •   8550次閱讀
還記得28歲的你做了些什麼嗎? 那時的你會怎麼用1萬3500新元
2025年05月01日   •   5130次閱讀
是被風吹還是惡作劇? 行動黨宣傳冊和工人黨海報如此「接地氣」
2025年04月28日   •   4446次閱讀
「拋棄」選區沒信義? 移情別戀實屬無奈 從一而終那是運氣
2025年04月30日   •   4275次閱讀
新加坡這個自然公園要這麼玩!知道12件事玩得才爽
2025年05月03日   •   4104次閱讀
她在新加坡轉行幼教後工資破$5000,科技教育悄悄改變誰?
2025年04月30日   •   3762次閱讀
新幣攻破5.6關口!大選倒計時,搶占政策+匯率「黃金交叉點」
2025年04月29日   •   3420次閱讀
黃循財:外國人、遊客、高收入群體其實在補貼新加坡的低收入家庭
2025年04月30日   •   3420次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