檢測結果為何時陽時陰反覆不定?
新加坡一組醫學研究人員對本地冠病檢測結果復陽的病患進行分析。
研究指出,冠病疫情在全球暴發後,中國、韓國等地出現病患在兩次檢測呈陰性後出院,但出現「復陽」情況,引發人們對二度感染的憂慮。

研究團隊發現,在病癒之後,人體仍會在幾周甚至幾個月內,間歇性排出呼吸道粘膜細胞,這些細胞含有冠病病毒核糖核酸RNA碎片,有時會被RT-PCR測出,因而出現「反覆無常」的結果。
如果這類「復陽「病患的CT值高,加上樣本無法培養出病毒、體內有抗體,那麼,所檢測到的樣本就是死病毒碎片,不具有傳染力。
小科普:什麼是循環閾值(CT值)?
CT值的全名叫做「cycle threshold」,冠病病毒基因非常微小,需要透過PCR放大基因。在實驗室中,每放大兩倍就是一個CT值,換句話說,CT值30就是代表檢體病毒基因放大2的30次方倍才被觀測。
因此,CT值愈高,代表病毒濃度愈低,意味著患者體內病毒愈少,甚至只剩碎片。
研究團隊研究了本地幾十個「疑似二度感染」的病患,發現所有復陽檢測的循環閾值(CT值)都高於30甚至35,顯示他們體內已無活病毒。
這也意味著,初愈者雖然可能仍在脫落病毒碎片,但不會對社區構成顯著公共衛生風險。
研究團隊也指出,二度感染冠病情況儘管相對罕見,仍有可能發生。
這個研究結果發表在新加坡醫學專科學院的醫學期刊《Annals》第50期,2021年2月出版。
